美股开始担心商品通胀反弹的风险,但一季度难有下行风险;A股市场如期调整,部分风险抬头
美国市场
一、 美股开始担心商品通胀反弹的风险
以纳斯达克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的走势依然处于我们预设的震荡区间内。我们在纳指达到12200点后提出,美股流畅的反弹可能会告一段落,整固和震荡将是接下来美股的主要格局——事实上,近两周来,美股处于窄幅震荡区间,2周纳指涨跌幅为-1.83%,在11650-12000点内做区间交易。当前时点,我们认为美股逐步面临方向性的选择,窄幅震荡格局有望打破,由于美股财报季已过,预计打破美股多空僵持的主要因素将是对通胀的预期变化。
由于美联储对1月CPI数据中各分项权重进行了调整,调低处于低位的二手车分项权重,同时调高处于高位的住宅分项权重,因此1月美国的CPI数据录得6.4%,比市场预期的6.2%略高。由于1月CPI的数据超预期有调整权重的关系,因此美股对1月超预期的CPI数据并没有恐慌,周二CPI数据发布后,美股低开高走,最终消化了CPI超预期这一事实。
美联储本次调整权重实际上行为偏鸽派。由于二手车分项已经处于谷底,因此对CPI向下的拉动作用已经不再明显,相反的,在住宅分项处于高位时上调权重,那么在其开始回落时,将对CPI产生更强的向下拉力,有助于CPI回落的更加流畅。
由于中国经济走出复苏将对全球商品市场价格起一定支撑作用,同时美国原油价格也低位反弹,因此1月的CPI中能源分项有轻幅反弹。同时,本周五盘前发布的1月美国PPI数据超预期达到6.0%,表明原材料价格确实有回升趋势,因此周五美股盘中一度下挫至11670点,美股投资者对于商品型通胀的反弹担忧开始升温。
我们已经开始紧密跟踪与商品型通胀有关的高频数据,当前看,商品型通胀高频的反弹较为温和,且仅有少数细分项反弹,暂不构成全面上行风险。
二、 远期风险需观察,但不影响当前美股格局,一季度美股难有大幅下行风险
一季度美国经济运行情况处于我们定义的“soft landing”框架内,即通胀的回落是流畅的,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分化且温和的,企业盈利的下滑是充分预期的。
首先,美国的CPI从高点的9.1%回落至6.4%,期间并没有伴随任何一次反弹,同时我们依然对住宅分项的回落抱有信心,认为其回落只是时间问题,在美联储调高住宅分项的权重后,一旦住宅分项开始向下,将带动CPI流畅回落至4%水平。
其次,美国经济当前随有衰退压力,但是这种衰退是温和的,主要来源美国经济的K型分化。一方面,我们看到制造PMI已经达到了-23.4,但同时,美国的社零数据依然超华尔街预期,这种制造业向下,服务业向上的K型分化格局决定了,服务业对美国经济形成了绝对的支撑,美国经济很难陷入深度衰退。
最后,根据我们对覆盖公司的模型,结合公司管理层的业绩指引以及华尔街一致预期,我们认为虽然美股头部公司一季度的业绩依然有下滑的压力,但是这种下滑已经被华尔街充分预期和交易,不会对美股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认为,在一季度内,美股市场暂难有大的下行风险,当前的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均未表明有超华尔街预期的利空会冲击美股。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较为温和的美股投资环境暂时只能确定性看到一季度,远期的经济环境需要时刻动态跟踪调整。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否会对商品价格形成支撑进而推动美国商品通胀反弹仍需观察,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是否会在持续的高息环境下进一步恶化也需要提防,当前美国房贷利率达到6.5%,信用卡循环利率为19.07%,均对经济产生一定幅度的压制。
A股市场
一、 A股市场如期调整,部分风险抬头
我们前期提及,虽然A股市场可能由于1月社融表观数据井喷而情绪回暖,但这种转暖难以形成趋势。事实上,上周A股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冲高回落格局,印证了我们对市场的判断。
周四、周五A股出现了幅度较深的调整,我们理解主要是部分风险开始抬头。
我国首次发现了XBB1.5病毒毒株,并且各地草根调研反馈有部分居民开始极小范围地复阳。原先A股市场预期,大范围的春运可能会导致新冠疫情存在二次冲击的风险,但根据海外经验,阳性患者3个月内体内抗体较强,很难再次感染,但3个月后存在复阳风险。结合我国首次发现XBB1.5毒株和极小范围复阳开始,A股开始交易疫情二次冲击,其中代表的新冠药板块相关公司股价开始触底反弹。
我们前期提及,对于两会政策的博弈大概率会落空,上周对政策博弈的情绪有所退潮。我们认为,本届监管部门具有较强定力、立足长远,坚持长期主义,监管部门对于经济的规划将依然是稳健、长远和一以贯之的。对于出于博弈两会主题事件的投资者而言,其重磅政策出台、经济波动率放大的预期大概率是会落空的。
市场格局角度看,本轮支撑A股反弹的主要板块是跟随海外的chatGPT热点和主题投资,但事实上国内在chatGPT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依然较大,A股上市公司很难在该领域获得真正的业务突破,因此前期主要是以情绪炒作为主。周四、周五这种主题炒作明显退潮,进一步影响A股市场同步回撤。
对于A股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暂时仍难有趋势性行情,整体将呈现宽幅震荡走势,但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格局已定,未来一周将从“向上震荡”转换为“向下震荡”,预计市场整体将向下寻底。
二、 动力电池龙头主动提出“锂矿返利”计划,开始主动向二线电池厂施压
上周,产业链反馈,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向核心的两家造车新势力和两家有合资电池厂的战略客户提出“锂矿返利”计划,将动力电池龙头自供锂矿的收益部分让渡给战略客户,而战略客户享受“锂矿返利”计划则需要与动力电池龙头签订至2026年采购比例不低于80%的保供协议。
动力电池龙头此举标志着其正式开始向二线电池厂施压,让渡部分超额收益给战略客户来换取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二线电池厂的生存空间。
同时,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市场攻城略地,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核心客户需要其核心供应商在原材料成本方面的支持,从而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与比亚迪电动汽车产品展开竞争。因此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锂矿返利”计划实际上是与客户共同进度,共同成长的良性行为,有助于其核心客户在整车市场上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进而反向拉动动力电池龙头在动力电池市场上的份额。
动力电池龙头本次参与“锂矿返利”计划的客户大约2023年的动力电池需求为60-70GWh,对应3-4W吨电池级碳酸锂需求。对于动力电池龙头而言,其2023年预计在江西自产低成本的电池级碳酸锂2W吨,同时废旧电池回收生产低成本的电池级碳酸锂2W吨,刚好对应战略客户需求。据此推测,动力电池龙头本质上相当于将自产电池级碳酸锂的超额利润让渡给战略客户,因此不影响其在2023年的盈利能力。
同时,根据彭博社新闻,虽然动力电池龙头与福特汽车接近达成在美建厂合作协议。但是国内监管部门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将会审查动力电池龙头与福特汽车合作的方案,防止核心的动力电池技术外泄。我们认为,在中美竞合的背景下,双方都将更加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而国内监管部门的这一举措正表明了动力电池龙头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对此表示长期看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