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2-13

美股如期整固,当前仍在合理调整范围内,但警惕度需要进一步提高;A股市场整体博弈和波动放大,各种因素交织导致方向性选择有所耽误

美国市场

一、  美股整固如期发生,当前仍在合理调整范围内,但警惕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美股上攻至12000点后,我们预期的美股回调和整固正在发生,虽然美股连续三天发生回调,纳指高位回撤达到4.5%,但当前美股的运行区间处于合理调整范围内,我们预计在美股CPI数据发布前,纳指回撤的最大幅度在5-6%区间,预计纳指需要守稳11500-11600点区间才能有望再后续利好市场的因素催化下继续向上攻击13000点。当前,纳指回调幅度仍未超过预设区间,因此我们美股投资组合主要以调整持仓结构和进行波动性管理为主。


       美股市场将依据下周二发布的CPI数据选择运行方向,波动会有所放大。从当前对美国1月CPI数据预期的情况看,美股市场定价美国1月CPI大约落至6.2%水平,环比12月的6.5%进一步下降0.3pct。美国的CPI数据依然处于持续回落的趋势当中,但前期美股的上升也已经包含部分对美国CPI回落的预期和小部分对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甚至年内降息的预期,因此CPI数据对美股接下来走势仍需要观察——我们对CPI数据对美股产生正向影响抱有期望,但并不绝对乐观,希望以降低投资组合波动率的方式迎接美国CPI数据。


       考虑到美股的调整幅度已经逼近我们预设的最大范围上沿且CPI数据会使美股波动进一步加大,因此在美股进入整固周期时,我们基于对美股的警惕性提升原因,对美股投资组合进行了调整。我们降低了部分处于高位且波动率较大、获利丰厚的持仓头寸,增持了处于相对低位、更为稳健但具备明显产业趋势加持的美股科技巨头公司。这样的持仓结构调整帮助我们在周四的美股调整中取得正收益,有效地在波动中保护了我们的美股投资组合,全周取得了一定的相对收益。


二、  由于华尔街对于美国衰退的当前定价较为充分,当前线索支持“soft landing”整体框架


       我们前期提及,美股的核心矛盾从“通胀”向“衰退”转变。在经历了整个1月的财报期和宏观数据的压力测试后回头看,美股虽然有所震荡但并未被企业盈利下滑和经济走弱击垮,这说明了美股对当前经济环境轻微衰退的定价已经较为充分。


       从谨慎的角度而言,由于美股定价的是美国经济“轻微衰退”,那么一旦有线索指向美国经济有可能“深度衰退”,美股依然有强大的向下动能——这种风险我们已经在时刻警惕并紧密跟踪,但从当前的各项数据和企业指引等线索看,这种“深度衰退”只是一种担心,还不会实际发生,美股定价依然处于“soft landing”软着陆的整体框架内。


       当前美股投资者对于“轻微”和“深度”衰退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过分担忧,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巨大分化。美国的制造业确实受加息压力已经表现出了一定幅度的衰退,但服务业一直处于通胀景气运行周期中反而是给美国宏观的经济提供了向上的支撑,这种制造业衰退,服务业通胀景气的背离和对美国经济一正一反的作用导致美国经济整体很难出现“深度衰退”和“经济危机”,因此,从逻辑上看,当前美股整体框架交易美国经济“soft landing”是成立的。


三、  对于美国衰退定价较为充分使得边际影响美股运行的依然是通胀和加息


       由于美股在1月的季报期内并未被企业盈利下滑和经济数据走弱所击垮,表明美股对于美国当前衰退程度的定价较为充分,因此阶段性影响美股运行的依然是通胀数据和加息幅度。我们认为,随着美股进入整固与振荡期,1月美国CPI数据回落至6.2%、美联储进行1-2次25bp幅度加息均被市场充分定价,是比较公允的市场预期。


       对于具体细分项而言,我们对接下来2-3个月的CPI住宅分项有所期待。从当前美国CPI的运行节奏来看,商品分项依然贡献了绝大部分的CPI回落,但将CPI绝对击落至下一区间的核心动能来源于CPI住宅分项,根据美国地产周期的运行规律和美国房地产贷款利率达到6.5%水平看,我们认为,CPI住宅分项回落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同时,我们不排除这一预期在1月的CPI数据中就变为事实的可能。


       虽然,纳指上攻至12000点包含美股多头对于CPI回落、美联储加息尾声和不排除年内降息的预期,但美股空头依然在CPI当前仅有商品分项回落时对CPI超预期反弹、美联储被迫延长加息甚至在3月超预期加息抱有期望,造成了当前美股市场的纠结与震荡,但一旦住宅分项开始正式见顶回落,空头的CPI反弹预期将彻底被证伪,美股将有望迎来进一步反弹。


A股市场

一、  A股市场整体博弈和波动放大,各种因素交织导致方向性选择有所耽误


       我们前期提及,按照原本运行规律,市场大概率阶段性企稳,震荡和向上均有可能。但由于中美之间不可控事件发生,对该事件的消化和市场走势将决定后续运行方向。事后看,A股投资者对此表达谨慎,上周A股市场周一回调幅度较深,全周窄幅震荡,结束了春节前流畅的反弹趋势。


       展望下周,我们对A股市场转暖有所预期,但这种转暖依然难以形成趋势。由于1月社融表观数据井喷,我们预计会加剧市场对于经济复苏进度的乐观,同时,由于当前已经进入2月第三周,随着两会时间的推进,按照A股市场规律,投资者会进入两会政策博弈期,做多情绪将有所升温,因此市场有望阶段性转暖。


       我们对市场转暖,再次走出单边上行的持续性表示谨慎。


       一方面,1月的社融数据表达的更多是央行和管理层对于经济的呵护与意愿,是从供给端给予经济部门提供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但实际上,从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看,需求端主动借贷投资、拉动经济的信心仍然不足,社融数据的真实情况和结构依然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从前期政策文件的内容、连贯性以及整体框架来看,我们认为本届监管部门具有较强定力、立足长远,坚持长期主义,监管部门对于经济的规划将依然是稳健、长远和一以贯之的。因此,对于出于博弈两会主题事件的投资者而言,其重磅政策出台、经济波动率放大的预期大概率是会落空的。


       整体看,对于A股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暂时仍难有趋势性行情,整体将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处于“强预期、弱现实”框架约束下,仍然需要等待“弱现实”向“强现实”转变,才有可能趋势性上行。


二、  产业角度看,一些我们前期的判断正在逐步兑现,而这可能是我们与市场存在预期差的地方


       我们前期在周报中详细论述了高端制造业中BMP和MMP的区别,并基于此认为,虽然“动力电池过剩论”喧嚣尘上,但真实的产业格局应该类似于中国的白酒产业——产能总是充足的,但是高端的一定是稀缺的。


       我们看到,小鹏汽车在开启二供后动力电池起火事件开始发生,同时,在周末深圳搭载了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汽车也开始批量出现故障——我们强调,动力电池的竞争随着技术路径的逐渐成熟,已经不宜再单一比拼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等早期技术参数,已经进入比拼良率、安全性的精益制造的阶段。


       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正在持续推进与美国传统汽车巨头的合作,双方在北美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事项在持续进步。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判断,北美暂时无法绕开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世界级领先优势依然在持续扩大。


       基于前期与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对于竞争格局以及国际关系方面。上述两个产业事件恰好分别证伪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担忧,由于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两家二线动力电池企业依然无法解决良率和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本质上行业的竞争格局是更利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同时,北美动力电池厂持续推进更是说明了,当前美国和日韩实际上在动力电池领域绕不开中国,即使中美关系有所波动,但中国的动力电池依然是美国无法制裁的产业。


       基于美股成熟市场估值体系,当头部企业做到120-150亿美金利润时,企业估值往往将达到3000亿美金以上,我们认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具备这种长期空间,依然具有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的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