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8-08

美国三季度宏观三重见顶,美股夏季攻势延续;A股受局部政治事件冲击宽幅震荡

美国市场

一、  夏季攻势延续,非农虽超预期但并没有终结美股夏季攻势


      上周周报中我们判断,美股的夏季攻势有望延续,第一阶段突破10500-11600点区间交易上攻至12500点的反弹已经完成,但纳斯达克指数将延续反弹,上攻至13000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本周纳斯达克指数整体呈现震荡上行,一度突破12700点,最终收在12650点,全周上涨2.15%——纳斯达克指数正持续向我们判断的13000点目标进攻,我们坚定持有MANGLA模型多头仓位,投资组合净值持续向上。


      虽然周五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超市场预期,而美股也在数据发布后有所波动调整,但整体看,我们认为美股夏季攻势依然有望延续。


       7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为52.8万人,远超华尔街预期的25万人,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和酒店业以及专业和商业服务贡献了主要新增就业人数,这一数据接近疫情前美国就业水平。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超过预期,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仍强,也符合我们前期判断的美国经济仅是“技术性衰退”,而非“实质性衰退”。

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导致美联储在9月议息时可能会认为美国经济韧性仍强,加息75bp的可能性升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两大目标控制失业率和控制通胀之间,由于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使得美联储暂时不用担心失业率,可以继续以治理通胀为主要目标,市场对前期加息节奏因为经济衰退而放缓的预期降低——这是非农就业数据发布后美股波动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周五美股波动后见底回升的走势表明美股投资者可能已经消化了上述预期的转变,超预期的非农在周五小幅度延缓了夏季攻势的步伐后,下周纳斯达克指数将继续向着13000点的目标进发。


二、  美股的夏季攻势来源于企业盈利向好和对美国三季度宏观三重见顶的预期


       我们对美股的夏季攻势抱有信心,主要原因在于:


1)美股头部公司业绩依然优秀。纳斯达克指数权重美股科技公司均在季报期交出了优秀的答卷(GPU全球巨头企业季报期较为靠后还未发布,但同行另一GPU领先企业的季报具有较大可比参考价值),并且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晶圆代工、光刻机生产等领域,均在下季度给出了较为乐观的业绩指引,表明这些头部公司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中,大部分公司在三季度依然有能力抗击衰退。


2)美国三季度依然存在CPI、美联储加息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三重见顶的预期。由于基数效应,我们预计美国CPI最迟将于10月出现较为明显的见顶信号(去年10月美国CPI为6.2%,环比去年7-9月在5.5%以下出现了明显的跃升,从而产生基数效应),因此即使7月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美联储9月加息依然有放缓至50bp的可能。同时,由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见顶,业绩优秀的权益类资产(MANGLA模型成分股)回报率将对因美对日欧息差而虹吸的全球资金产生较大吸引力,这些资金的买入行为将对MANGLA模型成分股的上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观察到,在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对冲基金持有大量的空头头寸,一旦美国宏观三重见顶的预期成立,不排除引发单边的上涨行情倒逼美股空头平仓引发逼空行情,持续推动美股上涨。


       整体看, 大宗高品包括原油、农产品期货价格见顶预示了通胀见顶,因此虽然美国非农数据强劲预示美联储9月加息有可能75bp,但并未改变美国年底前通胀、10国债收益率见顶而美国企业盈利、个人收入及支出韧性的预期。


三、  我们将密切关注美国CPI数据,预期美国7月CPI小幅见顶回落


      我们认为,美联储仍然需要结合更多的宏观数据来对9月的加息幅度做出决策,单单依据7月超预期的非农还不足以确定美联储9月加息75bp。下周发布的美国CPI数据仍然具备见顶回落的可能,一旦出现超过预期的回落幅度,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将会增强,美股夏季攻势仍有望延续。


       将美国CPI数据拆分来看,四大核心分项主要为食品、能源、汽车以及住房,这四大分项当前均处于下行周期或即将处于下行周期:1)当前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跌至6个月新低;2)汽车和能源价格指数已经在6月份就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3)美国房地产销售已经出现拐头,而住房价格虽然有滞后性,但最终会随销售量的下滑而下降。


       整体看,我们预计7月美国的CPI数据将环比6月有小幅度的环比下滑,呈现出一定的见顶特征。当前,华尔街一致预期为7月美国CPI同比为8.90%,环比6月的9.10%出现0.20pct的下降。我们将在下一周密切关注CPI数据及发布后美股市场的反应,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表:CPI相关数据


A股市场

一、  A股受局部地区事件冲击宽幅震荡


       正如我们判断的,上周对A股最大的影响因素即为佩洛西访问台湾事件。


       我们在上周预判,佩洛西访台虽然使得A股投资者对局部地区的政治冲突担忧加剧,避险情绪提升,但局部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低,中美两国将依然延续底线思维,通过外交谈判、政治手段来解决本次佩洛西访台事件。因此,A股难以呈现趋势性的普跌态势,更多是一种逐步分化的K型结构。


       事后看,A股市场的波动整体符合我们的预期。虽然在佩洛西访台的周二、周三两天,A股投资者因为担心台海地区冲突加剧进行集中避险,但在佩洛西离台、中国军事演习开始后,A股市场开始企稳反弹,全周依然维持了宽幅震荡的格局。全周,上证指数-0.81%,沪深300指数-0.32%,创业板指+0.49%,且均在周四见底,周五出回升——这表明,佩洛西访台对A股的冲击已经在上周通过震荡方式消化完毕。


二、  避险情绪带来的高低切换导致A股板块轮动,当前时点我们依然看好汽车


       本周由于7月中国PMI再次跌至荣枯线以下,与宏观经济相关的金融地产、消费表现萎靡,领涨的半导体、军工板块依然属于新兴产业、科技成长方向,这表明,A股市场依然延续了K型结构,只是在K型结构中的向上板块内做了轮动。


       虽然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上周领涨的是半导体和军工行业,我们看好的汽车和电池与新能源板块出现了调整,但在当前时点,我们依然认为,汽车、电池与新能源优于半导体和军工,战略切换还为时过早,主要原因如下:


1)半导体板块行情启动源于事件驱动,而汽车、电池和新能源基本面支撑明显更扎实。由于佩洛西访台会见台积电董事长,叠加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A股投资者认为中国将在芯片相关领域出台政策进行制衡,半导体产业会迎来政策利好,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趋势将会加剧。我们与市场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半导体的扶持政策已经应出尽出,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一直在持续进行,后续难以期待有巨大增量的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下半年依然有坚实的数据支撑其景气度与基本面表现。虽然7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表明,比亚迪、零跑、哪吒等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创出新高,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虽然在半年度考核完成后,7月有所喘息,但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旺季的金9银10以及年底冲量过程中,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有望创出月度的历史新高。国家在4月底5月初出台的一系列围绕汽车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发力将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充分受益。


2)半导体板块行情启动叠加了市场避险情绪而产生的高低切换需求,但避险情绪已经逐步消散。2021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板块持续调整,申万半导体指数下跌40%,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自4月底反弹以来涨幅已达40%。应对台海局势的避险需求和获利回吐的调整需求均使得部分资金在上周卖出新能源板块,进入底部长期横盘的半导体板块进行避险。但是,随着周五市场整体的见底回升和佩洛西离台,我们认为,这种避险情绪已经释放的较为充分,后续A股的主要矛盾将回归到基本面与景气度。

表: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增速


表:手机月度销量及增速


3)半导体与新能源二、三季度业绩呈现明显剪刀差,新能源产业链业绩逐季向上,半导体产业链业绩逐季向下。


       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和芯片龙头企业业绩比较为例,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一季度由于成本端压力传导不及时业绩出现低点后,二季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积极与下游整车厂进行价格谈判,当前与主要客户实现金属价格联动机制,无需再承受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成本压力,二三季度将在出货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毛利率、净利率和业绩持续回升态势。


       芯片龙头企业的下游客户主要是苹果、华为、荣耀等消费电子厂商。在美国美联储加息导致消费需求承压、中国经济复苏受疫情影响购买力不振的双重压力下,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下滑,进而导致消费电子生产商对上游芯片需求不足,库存积压。因此,我们预计,半导体企业二季报和三季报均面临需求下滑的压力,当前看,基本面发的反转还为时过早。


       新能源产业链与半导体产业链对比分析看,2022年内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面、景气度与业绩均明显优于半导体板块,虽然半导体板块阶段性凭借处于低位的股价表现符合市场阶段性的避险、高低切换需求且享受了部分事件驱动带来的股价上涨,但基本面的反转和股价上涨的持续性依然言之过早,当前时间点,我们依然认为新能源汽车基本面最优,并对新能源汽车板块坚定看好。


三、  我们在汽车领域看好动力电池与智能制造两条主要细分赛道


       我们认为,汽车领域的变革主要来自于汽车电动化和汽车智能化,这是对汽车产业投资的两条核心主线,分别对应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


       当前我们的投资也在汽车领域中坚持投资上述两条主要细分赛道,坚定看好电动化对应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以及智能化对应的中国汽车电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军企业。同时,我们认为,随着汽车电子的逐步迭代,电动化-智能化汽车产品已经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逐步开始对汽车产业链下游的to C汽车品牌进行分析与投资。


       同时,虽然消费电子业务比重大的半导体公司可能会有整体的产业景气度压力,但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看好,我们认为,有一批车载半导体业务在汽车电子领域有独特优势的公司,比如业务涉及汽车存储类DRAM芯片、汽车摄像头图像传感器CIS芯片、车载传感器MCU芯片等细分赛道的半导体公司,有望在本轮半导体周期下行后迎来业务结构的彻底转变,充分享受汽车电子景气度提升带来的下游需求爆发,这类公司车载半导体业务比例未来有望超过消费电子——我们看好这类半导体公司并保持持续的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