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8-15

美股成功震荡向上,纳指突破13000点,预计反弹高度有望提升至14800点;A股板块轮动加剧,北向资金有望重新带领A股企稳向上

美国市场

一、纳指成功震荡向上,突破13000点


       上周周报中我们判断,虽然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有可能导致美股波动,但美股的夏季攻势有望延续,纳斯达克指数在12500-12700点震荡消化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后,美股将延续反弹,纳斯达克指数上攻至13000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整体看,我们在7月初,纳斯达克指数在10500-11500点的区间时率先提出,美股可能因为优秀企业的业绩催化、CPI开始见顶回落的催化而走出底部,展开夏季攻势,并基于此判断在10500-11500点的底部区间加仓美股MANGLA模型多头仓位,净值自美股走出底部以来上升幅度达到20%,也超过了同期纳斯达克指数13%的升幅,充分享受了本轮美股反弹为我们投资组合净值带来的收益。


       本周纳斯达克指数整体先抑后扬,由于英伟达财报不及预期,纳斯达克指数在周一、周二回踩至12438点后,最终在周三美国CPI数据回落的催化下,成功于周五突破13000点,全周收在13047点,周度上涨2.09%——纳斯达克指数成功完成了我们三周前的判断,站上了13000点目标进攻。我们坚定持有MANGLA模型多头仓位,并在投资组合中增加了相对景气度更高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公司股票以及做多纳斯达克指数的ETF工具,投资组合净值持续向上。


二、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出现明显分化


       以美股半导体公司和A股半导体公司业绩为观察窗口,我们发现,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景气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消费电子级芯片景气度出现明显下滑。全球GPU芯片龙头企业在上周一8月8日发布了业绩预告,最终2022年二季度公司收入67亿元,大幅低于华尔街一致预期的81亿元。业绩拆分来看,其最重要的游戏GPU显卡业务仅20亿美金收入,大幅低于华尔街30亿美金的一致预期,同比下降33%。同时,本周二全球DRAM存储芯片龙头也大幅下调了对2022年三季度的业绩指引。两家在消费级半导体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龙头的企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不及预期,证明了消费电子级芯片的景气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车规级半导体景气度依然高企,是半导体领域内景气度最高的细分方向。与消费电子级半导体相反的是,以车规级半导体业务为主的公司或相关业务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全球汽车电源管理芯片、汽车和工业图像传感器芯片龙头在二季度录得了收入、利润的双增长,产能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其股价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同时,国内外的综合业务类的半导体公司,虽然均出现了明显的在手机、笔记本电脑业务的收入、利润下滑,但汽车业务均录得了正增长——全球GPU龙头公司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达到了2.2亿美金,同比增长45%;A股半导体龙头公司,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达到了1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去年全年70%以上的收入体量。


       我们针对半导体领域的景气度分化对我们的投资组合做出了一些调整,降低了部分消费电子级芯片企业的持仓比例,提升了车规级半导体企业和对整个纳斯达克指数做多的持仓比例。周五我们增持的车规级半导体企业股票和做多纳斯达克指数100的ETF工具迎来大涨,上涨幅度大于消费电子芯片企业股价涨幅,我们对持仓的调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三、美国CPI如期回落,三季度美国宏观三重见顶判断确定性加强


       我们前期认为,美联储仍然需要结合更多的宏观数据来对9月的加息幅度做出决策,单单依据7月超预期的非农还不足以确定美联储9月加息75bp。同时,我们预判周三发布的美国CPI数据具备见顶回落的可能,一旦出现超过预期的回落幅度,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将会增强,美股夏季攻势将会延续。


       美国CPI数据和达斯达克指数走势完全符合我们的判断。2022年7月美国CPI同比数据为8.5%,环比6月的9.1%下降了0.6pct——美股CPI的数据和环比下降的速度均好于华尔街前期8.7%和环比-0.4pct的预期。数据发布后,纳斯达克指数于周三大幅上升收复了周一、周二纳斯达克指数因两家半导体企业业绩不及预期而下跌的失地,周四触及13000点压力位后有所调整,最终在周五再次大涨,站稳13000点。


       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市场迅速下调美联储加息预期。数据显示,9月加息75bp的概率自8月9日的68%迅速回落至42.5%。这与我们预判的三季度美国宏观层面,CPI、美联储加息力度和国债收益率三重见顶的判断吻合。


四、 三重增量资金助推美股反弹,预计反弹高度有望提升至14800点


       当前看,美股走出底部伴随着三重增量资金的推升,我们预计,这三重增量资金有望带动美股进一步上升。


1)美联储缩表进度大大低于预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仍高。6月开始,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进程。当时,比起加息,市场对于缩表的未知恐惧实则更大,一旦9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负债表激进收缩,对流动性的冲击不容小觑。如果按照原计划缩表,美联储在过渡期内(3个月)每月应该缩表475亿美元(300亿美元国债和175亿美元MBS),之后规模提升至每月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约占资产负债规模的1%。


       但事实显示,缩表速度远远滞后于原计划。按照原计划,截至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应该下降至8.815万亿美元附近,截至7月20日,目前仍高达8.899万亿美元。近两个月时间,美联储实际上只缩减了160亿美元,只有前瞻指引目标的五分之一不到。


2)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规模创历史新高。2022年2季度,已宣布回购股票的规模达到了4000亿美金,为2018年全年规模,同时,高盛预计2022年全年美股的回购规模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万亿美金。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力度持续超预期,为美股市场提供了第二重增量资金。


3)美对日欧形成资金虹吸效应,环球资金流入美股。 当前,美联储加息后利率高于日欧,因此美国资本市场对日欧资本市场形成了虹吸效应,环球资金流入美国。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见顶回落,一方面说明环球资金流入美国首先购买债权类资产推升债券价格,另一方面,在债券收益率下降后,美股将凭借优秀的投资回报率获得环球资金青睐,吸引美股迎来第三重增量资金。


       整体看,我们认为美股在上述三重资金的加持下,有望持续走出反弹行情,纳斯达克指数反弹空间有可能达到14800点。但同时,我们也清楚认知到,反弹过程中依然伴随了美国工资-通胀螺旋上升、房地产价格高位粘性仍强的现状,因此我们在将谨慎跟踪各类美国高频的宏观数据,做好波动性管理。


A股市场

一、A股处于混沌阶段,板块轮动加剧,北向资金有望重新带领A股企稳向上


        正如我们判断的,前期对A股最大的影响因素——佩洛西访问台湾事件告一段落后,A股有望迎来企稳。上周沪深300指数+0.82%,创业板指+0.27%,万得全A指数+1.68%,A股走势符合我们的判断。


        上周,A股主要矛盾在于海南疫情数据和周五发布的7月社融数据。一方面,如我们前期判断,局部点状疫情数据并不会导致全市场担忧,但海南疫情数据单日新增逼近1000人且有外溢趋势,依然值得警惕;另一方面,周五社融数据发布,7月全国社融新增规模为0.68万亿,预期为1.15万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针对上述担忧,我们的理解如下:


1)疫情数据方面,虽然海南的单日新增逼近1000人,但一方面,海南的经济以旅游和免税产业为主,对全国经济整体的影响有限。且虽然海南单日新增逼近1000人,但外溢疫情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虽然新疆、贵州等地出现了海南疫情的外溢病例,但以个位数新增病例为主,因此,本轮海南的新冠疫情暂时还难以对国内经济产生大范围的冲击。


2)社会融资方面,虽然市场部分投资者担忧,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有可能是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体现,但我们认为,根据银票转贴现利率重新下行(说明银行贴现成本低,资金较为充裕)来看,本轮社融规模的下降,并不是央行主动对流动性进行了收缩,而是对货币和贷款的需求不足——央行主观上收缩流动性意愿并不强烈。


       由于当前A股市场的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但疫情、社融以及部分优秀企业的业绩不及预期,且流动性虽然不会收缩,但增量流动性暂时难以期待,因此当前A股的波动幅度加大,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板块轮动。我们上周判断,虽然A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低切换,处于低位的半导体短暂获得过资金的加持,但从景气度、业绩兑现和底层投资逻辑来看,年内汽车依然更优,K型结构的格局没有变化,电动化-智能化汽车板块依然是K型结构中向上的部分。


       当前市场,我们继续坚定在电动化-智能化汽车赛道投资为主,一旦在较大幅度的波动中频繁调仓切换失误将对投资组合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上周,半导体指数全周-0.3%跌幅虽然不大,但全周振幅达到了7.69%,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我们对切换赛道、调整持仓表示谨慎,坚守为主。


       同时,我们观察到,自周三美国CPI见顶回落后,美股大幅反弹,而北向资金也重新呈现出大幅净流入A股的态势。我们认为,美国CPI数据低于预期使得环球资金初步认为通胀见顶,该预期的边际改变让北向资金重新流入A股,而国内的流动性也不会大幅收缩,因此北向重新大幅流入A股提供增量资金,带来的结果可能会是市场风格的再均衡,整个市场有可能企稳向上。


二、  汽车板块通过小幅震荡下行的方式消化部分投资者担忧


       汽车板块及动力电池板块虽然近两周有所调整,但我们认为,该健康的调整暂时难以导致整个板块的下行,而投资者所担忧的利空更多是数据波动层面,而非实质性利空。


       8月第一周的新能源汽车周度上险量出现了周度环比的下滑,部分投资者担忧此为新能源汽车高点已现,景气度开始下滑,我们不认同这种说法,理由如下:


1)周度环比数据不具备参考价值。汽车产业链月度的生产交付节奏为:前半月生产为主,后半月交付为主。因此,8月第一周具有可比意义的数据为7月第一周数据,而非将8月第一周和7月第四周简单环比——如果看8月第一周与7月第一周的同比数据,依然有10%的正增长,则对应8月全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3万辆,与上半年高点6月水平相当,而6月是新能源汽车销售旺季,8月是新能源汽车销售淡季。


2)新能源汽车销售的“金九银十”才是最重要的观测节点。汽车板块销售占比最高的月份是9-12月,4个月销量占全年销售的接近50%,因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决胜在9-12月。我们认为,国家在4月底、5月初出台了一些列围绕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该刺激政策将在9-12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高峰有所体现。同时,由于2023年将面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补贴退坡,因此2022年底也会出现抢装现象。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我们认为,8月第一周的汽车上险量数据更多是波动层面,并不能说明汽车景气度下行。我们对2022年9-12月及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保持乐观,维持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650万辆以上的判断。


三、 三四季度新能源汽车板块或将迎来三重利好,驱动板块趋势向上


       我们在当前时点坚守对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投资,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判断,并认为这三点判断将会驱动板块趋势性上升:


1)汽车销售数据、上险量数据将在8月底9月初重新向上。如上所述,本质上来看,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一直较优,但部分投资者对波动的担忧导致了板块相关公司股价的波动,而数据出现明显的向上势头预计需要到金九银十窗口期,届时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将重新展示出明显的同比、环比增长,消除投资者对汽车景气度担忧;


2) 8月末的动力电池龙头业绩有望超预期,从而提振板块。一季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受成本冲击业绩不及预期,虽然在二季度,动力电池龙头的出货量依然同比高增长,而与下游客户的价格谈判也已完成,实现了金属价格的联动机制,不再受到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动力电池龙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经营格局,业绩有超预期的可能,且展望三季度,业绩将逐季环比向上;


3)上海特斯拉工厂升级改造完毕,产能提升,同时将带动动力电池龙头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上海特斯拉工厂于8月7日完成了对Model 3和Model Y产线的升级改造,年产能从70-80万辆/年提升至110万辆每年。一方面,7-8月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受到了特斯拉工厂改造的影响(7月特斯拉少交付月5万辆,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比重的10%),而该影响将在8月消除;另一方面,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为上海特斯拉工厂的唯一供应商,因此特斯拉产能爬坡成功将带动动力电池龙头出货量进一步爬升,同时带动其市占率提升,我们认为,我们有可能在2022年内的某月即可看到动力电池龙头全球的市占率突破40%。


       另外,远期看,动力电池龙头在匈牙利将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10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匈牙利靠近梅赛德斯、宝马等欧洲主要车厂的生产基地,预计进入欧洲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龙头的全球渗透率。同时,虽然阶段性受局部地区政治影响,宁德时代在北美的动力电池厂延缓建设,但与福特汽车签署协议后,动力电池龙头的市占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维持前期判断,认为动力电池龙头远期的全球市占率将达到45%左右。


      整体看,我们认为,前期虽然汽车板块有所调整,而资金也呈现出了一定层面的高低切换,但基于对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动力电池龙头二三季度业绩预期、动力电池龙头年内市占率的预期,我们依然认为,在2022年剩余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基本面最优,而高频数据和业绩的释放,也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板块企稳并趋势向上。


       我们将继续坚守对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投资,并在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之外,增加了对to C的智能汽车整车品牌制造商的投资,提升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形成在汽车板块上(电池)-中(零部件)-下(整车)游均有布局的投资组合,相信在三四季度投资组合净值会有较为优秀的表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