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已经初步跨过牛熊转折点,迈入牛市早期;A股有望于二季度与美股共振反弹,整体经济从弱现实正在逐步往强现实切换
美国市场
一、 美股季度级别反转,已经初步跨过牛熊转折点,迈入牛市早期
我们前期预判,美股市场的拐点即将到来。由于观察到美股交易显示出“调整时间越来越短,调整幅度越来越小,底部区间整体抬升(从原来的纳斯达克指数10000 点提升至本轮调整的11000 点)”特征,我们判断,美股即将走出底部区间,迎来新一轮上升。
上周是2023年一季度的最后一周,凭借美股半导体板块在利好催化下的亮眼表现以及周五美股核心通胀指数的超预期回落(市场预期核心通胀为4.7%,实际录得4.6%,好于预期0.1pct),纳斯达克指数成功站稳12000点上方,突破了本轮下跌周期的周度、月度和季度级别区间交易上沿,成功实现美股季度级别反转,美股已经跨过了牛熊转折点,迈入牛市早期。
二、 半导体见底预期助推美股加速见底
带动美股本周及本次美股走出底部的核心驱动力是美股的半导体公司。一直以来,我们在美股前瞻性地坚持投资于美国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产业链(即BS战略中的S,semiconductor),在本轮美股熊牛周期中被证明是正确和领先的。在三个行业重要事件的催化下,不论是汽车与工业芯片、消费电子芯片还是半导体设备公司,均在本周有所表现,带动纳斯达克指数突破12000点。
美股存储半导体巨头公布了其一季度财报。作为半导体周期放大器,存储半导体经营周期波动往往大于行业平均,并且是观察半导体行业的领先指标。虽然美股存储半导体巨头在一季度依然由于半导体周期下行,录得超过市场预期的亏损,但财报发布后该公司股价见底并大涨。
这种业绩与股价走势背离的原因,主要是美股存储半导体巨头提及,由于中国市场的复苏、客户库存调整进度好于预期,其DRAM产品的供需关系得到了明显的修复。在对二季度的展望中,该公司认为其产品价格的跌幅将得到进一步的收窄,从原来的同比-30%进一步收窄至-20%,这一数据与产业链反馈的情况得到了交叉验证,说明半导体库存周期开始触底。
美股汽车半导体巨头企业也在近期交流中表示,其下游的汽车和工业企业客户需求旺盛,并上调了其对二季度及全年业绩的展望,认为其全年营收将高于前期指引,并且净利率水平也将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达到指引区间上沿。该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全球的汽车及工业巨头,覆盖博世、采埃孚等汽车tier1级别供应商,反映了全球汽车芯片的景气度仍高,带动美股的同板块公司集体上涨。
荷兰的光刻机制造商前期受中美关系影响——市场担心其对中国光刻机的出口将受到限制,影响其新增订单和估值。本周,光刻机制造商全球ceo温宁克与中国商务部部长进行了会谈,光刻机制造商重新与中国展开商贸会谈这一信号给与了资本市场信心,带动美股和A股半导体设备迎来上涨。上周,美股汽车芯片、消费类芯片共振与半导体设备公司形成共振,美股半导体产业链开始整体筑底回升。
三、 半导体周期整体处于筑底早期,但有产业趋势的AI芯片已经先行走出底部
美股半导体公司整体基于1)消费类库存见底;2)汽车及工业类景气度持续;3)半导体设备随着中国和西方重新接洽情绪回升,但一方面消费类半导体重拾升势仍需要看到消费电子需求端回暖,库存周期见底只能保证行业见底,不支撑行业反转;另一方面,半导体设备领域中国与西方接洽处于早期,实际谈判结果仍未知,确定性需要事实层面加强。
消费类芯片是半导体行业的支柱,我们将消费类芯片作为整个半导体产业景气度的观测指标。但由于消费电子产品景气度存疑,因此我们对其投资保持谨慎。汽车类芯片虽然景气度仍高,但由于特斯拉对汽车类芯片(主要是碳化硅SiC)出现了技术路径的选择,对整个汽车类芯片的投资方向出现扰动,我们也以谨慎观察为主。
基于投资确定性,我们选取在半导体行业中充分受益于AI人工智能奇点爆发的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即 “MONTA”组合。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及算力供应商,其股价走势已经领先整个半导体行业,在ChatGPT未横空出世的早期,该公司股价反弹主要是基于华尔街及全球资本对该公司行业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的中长期认可,随着ChatGPT问世,全球投资人更给予了该公司“硅基原料”的AI产业链核心地位。
人工智能公司对大模型的开发、训练以及应用端推理均推动算力需求爆发。全球算力供应商基于下游客户体量、需求差异化开展硬件芯片销售(A100/H100等人工智能芯片)、云服务器租赁(DXG Cloud)等不同业务,正在充分享受AI产业蓬勃发展对其业务的拉动。凭借AI产业的奇点爆发,资本市场正在展开对全球算力供应商的持续投资,其已经持续领涨美股半导体板块,对我们投资组合的净值拉动明显。
四、 展望二季度,核心是企业对未来盈利的指引以及保持对黑天鹅的警惕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有几个事实将会发生,具体表述如下:
1)住房通胀的见顶将发生在二季度。根据CS2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以及该数据向CPI传导规律,美国房地产市场冷却将在二季度传导至CPI,二季度应该是CPI甜蜜期,商品通胀依然在底部,服务型通胀虽仍有粘性,但住房通胀将开始带动CPI整体下行;
2)二季度将是CPI从6开头向5开头回落的阶段,甚至不排除在二季度末看到4开头的CPI。基于商品通胀分项的高频数据,我们认为美国CPI数据暂时扛住了商品通胀二次抬头的风险,因此权重较大的住房通胀(OER)开始下降将对CPI有显著拉动,2月美国CPI录得6.0%,因此在二季度CPI进入“5时代”没有太大悬念,而如果OER拉动CPI在二季度快速向“4时代”进发,对整个美股市场将是巨大提振;
3)大部分美股核心企业4-5月的一季报中不会有太好表现,但美股市场不会有强烈反应,核心是企业对二季度业绩指引。美联储加息以来美股普跌,纳斯达克指数3次下试10000点,已经消化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对需求的抑制和高企的CPI对成本的抬升,企业的盈利在一季度不佳已经被美股充分消化,不会引起大幅波动。市场会根据企业二季度和后续业绩的修复进行交易,这是直接决定二季度美股高度的核心;
在纳斯达克指数于2023年一季度末迈入牛市初期之后,二季度美国CPI加速回落、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终结预期以及企业盈利虽不佳但市场已经充分消化的事实共同为美股走出反转趋势提供条件,但历史表明,欧美金融体系面对高息环境往往是脆弱的,当前不论是硅谷银行、瑞士信贷亦或是德意志银行,其风险主要是点状为主,我们将在二季度紧密提防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警惕这种点状风险扩散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A股市场
一、 A股有望于二季度与美股共振反弹,弱现实正在逐步往强现实切换
在AI投资热的带动下,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出现了明显的回暖,A股市场已经走出了年初反弹后的调整周期,正在蓄力重拾升势,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A股有望与美股共振反弹,主要基于如下事实:
1)经济复苏的“弱现实”将逐步向阶段性的“强现实”转换。我们前期提及,在地产政策三道令箭发布后,政策效果的落地需要一段时间。根据克尔瑞对地产商销售数据的统计,3月的地产销售已经全面止跌回正,标志着地产对经济的拖累阶段性消散了;同时,由于去年4月上海疫情管控对车市造成了几乎一个月的影响,今年4月车市将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修复,助推经济补短板,进一步转暖;
2)政府部门正式开始助推民营经济和外资发展。上周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亮眼的助推经济行动。首先,上海和深圳的政府部门均对本市外资企业进行了走访,同时商务部与发改委分别会见了阿斯麦和苹果高层,展现了政府对外资的重视;其次,网信办及个别地方政府发生鼓励民营经济企业家,极大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知名民营企业家回国并对旗下企业进行了1+6+N的整改,重新开展商业活动。上述一系列事件均表明了本届政府的执行力与对外资、民营经济的呵护与重视;
3)A股进入一季报行情,预计业绩的恢复与修复将是主旋律。从行业高频数据以及企业业绩预告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复苏及企业盈利的修复不如年初市场预期的那么猛烈,但恢复与修复的趋势与方向是确定的,去年受损的行业将在今年展现出持续的经营韧性和改善。一季度定全年,我们认为一季度业绩修复明显,改善趋势确定的公司将带动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和A股上市公司业绩修复的信心共同提升;
我们对A股市场进入季报期间企业盈利兑现、宏观经济修复逐步换挡加速、美联储加息拐点的三大共振表示看好。
二、 调研反馈显示,储能行业景气度毋庸置疑,高增长稳定可持续
我们一直对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储能业务抱有信心,认为其将成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带动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持续成长。本周,我们对储能行业进行调研,从产业链角度印证我们的判断。
我们调研了华南华为数字能源最大代工厂,该公司深耕华为24年,是华为最大的储能及逆变器制造商,与华为一同开展户用储能的欧美出口业务,并拥有墨西哥50MW储能项目、美国200MW储能项目等标杆项目,是储能行业标杆公司之一。该公司反馈,由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户用储能需求爆发,基于对储能业务高增长的信心与看好,华为已经锁定该公司未来3年的储能集成车间产能、当前,公司储能集成业务供不应求,预计年生产100万个储能集装箱。
我们对华为储能产品供应商进行了了解,明确华为的储能电芯以采购动力电池龙头产品为主(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是一供,占比80%),并对其电芯产品评价较高,从客户角度验证了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储能领域产品的质量与地位。
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储能电芯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国内市占率40%排名第一,具有行业最大的产能与客户群体。根据当前储能项目标准以及全球风光储配比情况, 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量预计达500GWh,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出货量可达150-200GWh,对其动力电池主业是非常有效的补充。
随着AI投资热逐步进入后半程,资金开始逐步开展高低切换,寻找业绩确定,估值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一季度业绩有望继续高增长达到70亿元,对应全年450亿业绩已经只有20xPE,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同时一季度业绩、4月汽车销量数据改善,叠加可能的马斯克访华将催化公司股价持续反弹。我们基于BS战略,对中国具有领先优势的锂离子电池行业(Battery,电池)进行持续投资,对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展具有信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