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2-26

美股将在财报期间进行区间交易;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板块在A股混沌格局下确定性最强

美国市场

一、  美股进入区间交易周期,预计持续至财报期到来


       我们前期判断,美股的主要矛盾有阶段性发生切换的可能——主要的交易矛盾由原先的衡量“通胀回落速度”切换至衡量“经济衰退幅度”。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交易模型,认为在2022年底至2023年1月财报期之前,美股将以交易衰退预期为主,美股市场会呈现出震荡调整的走势,在此阶段,增持现金、做好波动性管理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


       上周美股的波动有所放大,几个数据的交叉验证带来了美股的波动:美国存储半导体巨头企业美光科技财报发布,其业绩和指引均不急华尔街预期,因此导致整个美股半导体板块出现调整,带动美股科技股全周下跌——纳斯达克指数-1.94%。美光科技的产品Dram存储芯片作为半导体行业里面的周期之母,对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具有明晰的指示作用。其连续几个季度的业绩亏损,并且预计裁员10%,进一步加深华尔街对于美国未来进入衰退的担忧,美国经济是否能如愿软着陆依然需要观察。


       美国大幅度上修其三季度GDP,最终其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达到3.2%,超过预期的2.9%,表明美国的宏观经济水平仍然在超预期,也即我们持续强调的“通胀景气”。我们看到,美光科技的业绩虽然导致了美股的单日下跌,但最终,不论是美光还是纳斯达克指数本身,并没有跌破前低,而是在前低后企稳,这背后的支撑就是美国经济依然具有韧性,虽然投资者的预期较弱,认为明年美国经济有衰退风险,但就当前而言,衰退还只是存在于预期范畴内,需要更多的经济数据证明美国经济走弱。这种美国经济“弱预期、强现实”的格局造成了当前美股的反复拉锯震荡,我们预计平衡的打破需要等到财报季或者更多的数据指明经济走向。


二、  我们开始寻找在美国财报期到来时业绩和指引有超预期可能的美股公司


       我们前期判断,美股反转的时间将在2023年一季度末,最迟延后至2023年下半年。对于美股未来半年的整体走势,我们认为会呈现震荡格局,并给出了未来半年的交易模型:


1)交易衰退预期(2022年底-2023年1月):由于社零数据以及PMI数据走弱,美股投资者开始担心企业盈利,美股市场整体将有一定幅度的回调;


2)交易年报业绩(2023年1月-2023年2月):美股进入年报披露期,美股投资者将关注企业盈利,评估四季度业绩并重点展望2023年一季度企业业绩,预计该阶段美股呈现出K型结构,部分对一季度具有合理乐观展望的公司将具备超额收益;


3)交易衰退实质(2023年2月-2023年4月):美股财报期结束,业绩明牌,美股驱动因素转向呈现出一定衰退的宏观数据,美股或将呈现普跌格局,幅度取决于衰退力度;


4)交易转向预期(2023年4月-2023年6月):美股CPI在此阶段低于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加息结束,市场开始寻找经济走弱倒逼美联储转向降息的线索,美股或开始触底向上反弹,开始转向。


       在这个模型基础上,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我们预计主要的工作将分为两项:1)美股的投资将以区间交易为主,做好波动性管理;2)我们将基于对美股可能出现的K型结构的判断,寻找2023年美股在盈利端可能有给予市场惊喜的业绩稳定的公司,力争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


A股市场

一、  第一轮疫情冲击城市已经开始恢复


       本周A股市场如我们预计的出现回调,在周一力度较大的跌幅带领下,全周上证指数—3.85%,沪深300指数-3.19%,创业板指-3.69%。


       中短期,从地铁客运量数据看,第一波受疫情冲击的城市正在“早达峰,早复苏”。北京、石家庄、保定等 11 个城市的人员流动在本周开始显著恢复。根据草根调研反馈,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部分商圈客流量也已经较疫情冲击前期开始有所修复。我们估计,随着各个城市居民的新冠感染基本高峰已过,康复后居民的商业活动将在元旦前后迎来修复,伴随着高频的地铁客运量等数据筑底向上,经济弱复苏再次重启,A股市场或在下试3000点后迎来小幅反弹。


       中长期内,当下的宏观格局并不支持A股市场反转。在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并没有立即出现市场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反而是由于疫情传播速度过快,导致我国主要城市居民新冠感染情况加剧。我们前期提及,对于3000点附近的A股市场我们中长期看并不悲观,但是A股市场如果需要走出底部反复上下拉锯的震荡格局,逐步转向具备流畅向上趋势的反转,则仍然需要厘清如下三个核心问题:


1)疫情防控放开后的影响到底如何?


2)地产能否不再成为经济明显拖累项?


3)我国下一阶段发展经济的抓手是谁?


       上述三个问题中,防疫和地产问题主要关乎A股市场的基本面和业绩问题,而发展抓手主要关乎A股市场的主要进攻方向和板块问题,在业绩、方向均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认为A股市场仍然难以反转。


二、  车、储需求双景气,锂离子电池仍是混沌格局下的最强确定性


       储能方面:本周四,美股储能公司Fluence Energy发布财报。其三季度的收入为4.4亿美金(+135%),毛利率也开始由负转正,净利率水平明显改善。Fluence Energy的收入大幅增长,表明了美国大型储能行业的景气度仍高。我们统计,当前国内招标落地的储能项目有约50GW/100GWh,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装机量超50GW/100GWh,同比翻倍,依然是锂离子电池中需求弹性最强的细分子行业之一。同时,我们预计,在不考虑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加速的前提下,2025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装机量或达到250GW/500GWh,具有3年5倍的成长空间。


       电动智能车方面:根据乘联会预计,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70万辆(零售口径),同比增长47%,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市场全年担忧疫情对居民收入冲击、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过高抬高购车成本等因素会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但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本上呈现逐月环比走高的态势,在12月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70万辆,全年累计约580万辆(+100%),销量其实非常强劲,拉动动力电池需求,我们预计全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将逼近300GWh,同比翻倍。预计2023年国内电动汽车零售口径销量750万辆(+30%),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50-400GWh,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300GWh。


       整体看,预计到2025年储能电池将对应500GWh的锂离子电池需求,动力电池将对应1300GWh的锂离子电池需求,合计1800GWh,整个锂离子电池需求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需求增长前景。对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而言,其当前在全球布局了约800GWh的锂离子电池高端产能,并在近期频繁与奇瑞、华为等主要车企进行合作签约,使得下游核心的整车厂和储能客户锁定自身产能。我们认为,其越来越有可能复制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的成功路径,通过自身的规模、技术和资源优势,不断地通过锁定客户、大规模资本化开支等方式夯实自身护城河,成为电池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