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5-22

纳指逼近13000点目标位,下周美股交易核心围绕英伟达财报;中美经济预期逆转给A股市场带来汇率压力 ,A股有所调整

美国市场

一、 纳指逼近13000点目标位,下周美股交易核心围绕英伟达财报


       我们前期预计,纳指有望冲击13000点前期高点。上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70点来到12657点,距离13000点目标位仅有不到3%,我们的判断基本上得到了应验。上周,驱动纳指逼近13000点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两个:


1)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在前半周有一定进展,使得华尔街对美国政府债券违约的担忧有所减轻;


2)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对AI尤其是具身智能的表述基于市场对科技投资的极大鼓舞,使得纳指权重股微软、英伟达等上周有亮眼表现,带动纳指上涨。


       我们预计,下周英伟达财报将成为纳指上涨的重要催化,引领纳指上攻13000点。


二、 英伟达明确其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地位,海外对AI投资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启


       上周,全球算力龙头英伟达持续大涨,本周涨幅超10%,海外AI公司C3本周涨幅已超40%,AI开启第二阶段海外投资浪潮。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强调英伟达加速计算和AI解决方案在芯片制造中的潜力。大会公布了Nvidia VIMA——多模态具身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的任务,并提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具身人工智能可以理解图像,生成语言,可执行各种复杂机器人指令而无需重新训练,具有迁移能力;同时,具身人工智能具备如下能力:可以听懂人类语言,分解任务、规划子任务,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任务。具身人工智能将可以把硬件的人形机器人及软件的AI算法相结合,成为引领人类发展的创造性发明。


       我们认为,算力要求不断提升是本轮AI创新的大趋势,伴随多模态人工智能发展,底层算力将成为企业发展基础,产业初期AI芯片的“军备竞赛”也将带动芯片厂商业绩快速兑现。


       从产业数据来看,受AI大模型发展热潮影响,人工智能市场算力需求大增,GPU价格不断上涨,A100GPU市场单价已达15万元,两个月前为10万元,涨幅50%。同时,英伟达预计6月发布的旗舰H100芯片底层的Hopper计算架构与A100相比有了显著改进。H100芯片已经全面投产,并将推出了云服务,允许企业租用由这些芯片驱动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Nvidia H100服务器预计6月开始批量出货(H100单价4万美金,是A100的4倍),我们预计,H100出货Q3开始为英伟达贡献显著业绩增量,带动下半年业绩高成长;数据中心市场中,Nvidia市场份额超过90%,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和极高的护城河,在全球AI领域的地位是唯一的,在投资上属于绕不开的投资标的,稀缺性强,我们对其表示坚定看好。


三、 美国债务上限构成新的冲击美股因素,我们对此表示高度关注


       美国债务上限成为近期牵动海外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债务上限是指美国联邦政府的“借钱上限”。从债务上限制度确立到现在,其已被上调百余次。提高债务上限避免美国国债违约已经成为两党共识。虽然债务上限总会在 X-Date 前提高,但其日益成为美国两党政治博弈的筹码,这导致每次美国债务触及债务上限,资本市场都会因为美债违约风险而波动。


       当前,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进展可以用“内忧外患”形容。


       内忧方面,两党互不妥协,多轮谈判无果。共和党以债务上限为“要挟”,试图在法案中夹带削减财政开支条款,民主党则拒不让步。截至目前,双方仍未达成共识。


       外患方面,美国4月税收收入不及预期,X-Date恐将提前到来。因资本利得税规模下降以及加州延迟缴税的原因,美国财政收入不及预期。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最早于6月1日面临资金耗尽的困境。


       美国政府应对债务上限的方法可以分为常规措施和非常规措施。


 常规措施:立法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以及消耗财政存款。由于两党的政治分歧,以及国会休会期等因素,在 6 月前国会通过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从1月份开始美国就开始消耗财政存款。截至5月10日,TGA 账户余额为1548.1亿美元。美国内部债务主要被各类政府信托基金(社保、医保、各类退休基金)持有。


 非常规措施:暂停上述基金再投资。截至5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实施“非常规措施”所剩余资金空间为890亿美元。若非常规措施可以实施至6月30日,则可释放另外 1455 亿美元举债空间。即使时间来到X-Date,美国财政部剩余资金已经不能覆盖支出需要,美国国债也不一定会违约。


       债务上限问题已经构成了对美股的新一轮波动冲击,我们认为,对美债务上限问题未来需要关注三个时间窗口:


第一个时间窗口:美国两党能否在6 月前通过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在国会分裂的情况下,谈判本已举步维艰。2024年总统大选临近,民主党面对共和党附加的削减财政开支要求妥协概率更低。虽然在6月前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是最理想且概率最大的情况,但并非板上钉钉。


第二个时间窗口:美国财政状况能否撑过6月初。6月15日是美国缴税截止日,可以有效补充财政资金。6月30日非常规措施又能提供一次性的 1455 亿美元资金空间。只要美国政府能撑过6月初,那么其将大概率有足够的资金坚持至7 月份。


第三个时间窗口:7月可能是市场交易债务上限风险的下一个高峰。如果债务上限问题僵持至7月份,届时关于X-Date和美债违约的讨论又会增加,市场波动或将加大。


A股市场

一、 中美经济预期逆转给A股市场带来汇率压力 ,A股有所调整


       本周,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最大的焦点是人民币再度贬值。汇率波动可归结为两点:两国基本面的相对变化及汇率政策。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实际是从4月中旬开始的,分解这段时间汇率走势不难发现,这一轮贬值更多是由中美两国基本面的相对强弱变化引起的,具体细分拆解来看,纠结点应在于中美经济预期的反复:


1)美国经济:4月初至今,10Y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反弹幅度接近30bp;这个反弹应该是通胀和经济预期所造成的——美国5年的通胀盈亏平衡率也是自4月初开始反弹,其节奏与 10Y 收益率一致;从实际情况看,资本市场对美国的经济预期一致在向好修正,通胀得以遏制,而经济韧性仍强;


2)中国经济:美元升值自然是原因之一,但同样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基本面的复苏预期在被逐步证伪;巴克莱银行在上周下调了中国第二季和2023年GDP预测,提及因中国楼市拖累经济复苏,巴克莱银行在5月16日的报告中将中国第二季度季调的GDP环比增速预期从5%下调至1%。


       在这种中美之间经济预期差逐步逆转的过程中——即对美国经济的预期由坏向好,而对中国的经济预期由好向坏,中美经济的预期剪刀差实际上是缩小的,导致人民币具有贬值压力是正常现象,这会为A股市场中外资定价更高的部分资产带来抛售压力——我们看到,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已经开始呈现出外流状态。


       整体看,我们认为,人民币阶段性具有贬值压力,但是不具备单边贬值的基础。一方面,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依然处于回升状态且快于美国,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本次汇率的波动更多是对中美经济预期差的一次性修正,而非中美经济运行趋势性逆转,因此汇率虽然会对A股市场造成波动,但幅度和冲击均较为有限。


二、 部分公司业绩仍具有极高确定性,是A股波动期间较好的防守标的


     4 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33.95%,环比+2.90pct。乘联会口径,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60.3万辆(同比+104.7%,环比-4.0%),批发销量实现60.7万辆(同比+116.8%,环比-1.6%)。4月新能源品牌渗透率上行核心来自油车品牌主动去库带来的分母下滑较多。交强险口径,4月新能源零售49.3万辆(同比+85.8%,环比-9.1%)。整体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4月低基数基础上实现了同比高增,符合市场预期。


       在新能源数据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周四周五动力电池龙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我们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动力电池龙头外资定价比例较高,汇率波动对动力电池龙头股价影响相对较大,主要是外资基于汇率波动进行的调仓冲击;


2)近期动力电池龙头开始和其核心客户开展新一轮价格谈判。产业链调研反馈,动力电池龙头基于自身降本顺利,给核心客户可能会有3-5%的价格优惠。部分投资者将此举理解为动力电池龙头被卷入价格战,担心其盈利能力受损。


       事实上,一方面,动力电池龙头在产业链当中具有绝对的定价权,其降价与被动参与价格战不同,主要是基于自身降本节奏、利润诉求和战略规划来进行;另一方面,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其加工费模式下,决定企业盈利的核心是单位盈利而非售价,在生产成本和售价同步下降的背景下,动力电池龙头的单位盈利将保持绝对稳定,这一点从2021Q3市场担心动力电池龙头盈利能力稳定性开始至今,动力电池龙头均用出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我们认为,本轮降价将和前期情况相同,动力电池龙头盈利和业绩将继续保持稳定。


       半导体设备方面,根据最新的产业链调研反馈,设备龙头公司6月的订单达到20亿元以上,环比5月的15-18亿元,有10-20%的环比增长,创出历史新高,预示其2季度业绩仍有坚实保障,我们对其也表示坚定看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