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5-29

英伟达Q2业绩指引大超华尔街一致预期,纳指成功触及13000点;A股市场处于持续探底阶段,仍需静待变化,坚守确定性

美国市场

一、  英伟达Q2业绩指引大超华尔街一致预期,纳指成功触及13000点


       我们前期预计,英伟达财报将成为纳指上涨的重要催化,我们认为,一旦英伟达财报及业绩指引反馈出人工智能对其GPU产品的强大需求,英伟达将引领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核心的“MONTA”组合上涨,并进一步带动纳指上攻至13000点(周五纳指最高点13001.91点,突破13000点)。我们前瞻性的看多纳指并坚定做多“MONTA”组合,为我们的投资组合净值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


       英伟达业绩指引超过华尔街最乐观的预期。二季度由于人工智能领域对AI芯片需求爆发,英伟达二季度营收有望达到110亿美金(华尔街预期75亿美金,英伟达业绩指引超过华尔街一致预期50%以上),营收突破历史新高。英伟达爆炸性的财报点燃了华尔街投资者对其股票的投资热情——财报发布后,英伟达2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接近30%,市值增厚2000亿美金,成为全球资本市场聚焦的核心。英伟达提及,在其二季度业绩达到110亿美金的基础上,其依然计划在下半年增加人工智能芯片供给——这意味着,英伟达在2023Q3和Q4业绩依然有进一步爬升的可能,人工智能需求爆发对英伟达业绩的拉动才刚刚开始。


       由于英伟达下半年供给增加势必增加自身芯片代工需求,作为英伟达核心代工厂的台积电同样受到全球资本市场追捧,其股价随英伟达一同创出本轮反弹周期高点——产业链反馈,由于英伟达的急剧加单,台积电高端制程的产能利用率开始从Q1的75%左右提升至95%,订单仍具备超预期的可能。


       我们认为,英伟达的业绩证实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已经形成正向的“算力——代工——应用”景气度传导机制,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处于科技爆发早期的产业链,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二、  英伟达当前算力层面依然具备垄断地位,业绩质量极高


       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景气度爆发前,华尔街一致预期认为其传统主业单季度收入约在70-80亿美金,而英伟达给出的二季度业绩指引达到110亿美金,人工智能需求为英伟达多创造了40亿美金收入——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单季度峰值为42亿美金,人工智能爆发在短短半年内就使得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规模翻倍,再造一个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


       我们测算,按照单季度130-150亿美金收入计(Q2已经110亿美金,Q3还要提升供给),英伟达年收入将达到500-600亿美金,年利润将达到200-250亿美金——相对于此前的2025年达到150亿美金年利润规模,预期已经大幅上调。


       对于英伟达如此优秀的业绩,我们完成了如下工作来验证我们的观点:


       首先,库存问题暂时不用担心,当前英伟达的AI芯片即拿即用,不存在囤货风险。2022Q3-4,英伟达业绩曾经出现过幅度较大的下滑,原因在于英伟达主动控货去库存,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压力。本轮英伟达业绩高增,市场有一定担心,一方面,欧美大客户可能出于自身经营规划有提前备货嫌疑,另一方面,由于下半年开始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正式生效,因此中国客户可能会提前囤货。我们已经对微软、META及部分国内英伟达二线客户进行调研,其反馈当前英伟达客户对到手AI芯片基本上做到即买即用,不存在囤货行为,可以认为库存暂时无风险。


       其次,英伟达在算力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依然坚固。中小AI客户(如OpenAI等)暂时不具备承担成百亿规模的高额研发投入的能力;大型客户中,谷歌TPU路径需要极强算法适配,以满足自身模型需求为主,暂不具备外供能力,难以冲击英伟达在算力市场的垄断;微软虽然有自研AI芯片“雅典娜”,但基于英伟达与微软长历史周期合作关系及“雅典娜”芯片的进度来看,微软是否会自供AI芯片仍有待观察。


三、  基于对美股头部公司二季度业绩展望及宏观环境,我们上调年内纳斯达克指数目标位至14000-14500点


       我们对美股头部公司的业绩进行复盘和展望如下:


1)头部公司业绩韧性极强,全面好于华尔街悲观预期。以微软、苹果、谷歌三家美股市值最大公司为视角,其虽然在年初面临着消费电子需求疲弱、广告业务承压及成本高企的影响,但三家公司业务均全面好于华尔街悲观预期,在财报发布后股价也持续攀升,整体展现了极强的业绩韧性,成为稳固纳斯达克指数的基石;


2)明星公司具备业绩爆发力,向上空间彻底打开。以人工智能核心公司英伟达为例,其业绩展现了极强的爆发力,大超华尔街一致预期,市场开始大规模上调其盈利预测和市值空间,为纳斯达克指数上攻提供了弹性和拉动力;


3)下行周期公司底部已经探明,部分公司开始逐步具备反转预期。以特斯拉和美光为例,由于其分别面临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恶化和存储芯片价格下行周期的压力,两家公司在2023年初股价持续下行。但当前,特斯拉股价在下探至100美元后企稳,而美光的产品价格已经开始探底回升,预示其股价底部也已经探明。我们预计,处于下行周期公司的股价底部已经探明,难以再对纳斯达克指数形成大幅度的拖累。


       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形成了“明星公司有向上弹性,权重公司业绩稳固支撑指数,弱势公司底部探明不再拖累指数”的整体格局,因此纳指向下空间有限,且具备一定的向上动能,而核心的“MONTA”组合将同时享受美股指数的上涨和自身创造的超额收益,持续为我们的投资组合创造收益。


       美债上限问题持续推进,叠加通胀进入下行周期而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美国经济的宏观格局开始演绎我们提及的“通胀、利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三重见顶”。当前,纳指处于宏观及企业盈利配合的甜蜜期,我们认为,纳指将在12500-13000点整固后,于年内上攻14000点。


A股市场

一、  A股市场处于持续探底阶段,仍需静待变化,坚守确定性


       本周,A股市场再度下探。上证-2.16%,沪深300 -2.37%,创业板-2.16%,万得全A -1.41%。全周北向资金净流出约180亿元,而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逼近7.10,创出阶段性新高。


       我们认为,A股市场这种持续下挫来源于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当前中美经济增速有阶段性的收敛——年初,资本市场预期美国经济有可能由于高息环境而产生轻微衰退,中国经济则因为疫情放开而出现幅度明显的复苏。事实上,美国经济在高息环境下没有衰退反而显示出了极强的韧性,中国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复苏斜率较为平缓。对中美经济预期的波动造成阶段性的全球资本流出中国资本市场转向流入欧美市场。


       另一方面,当前A股交易反映的是高频经济数据走弱以及对政策预期。1-4月,国有企业利润下滑幅度为20%——这是在去年4月上海因为疫情封控的低基数上完成的,而PMI、地产销售、社零数据以及发电量数据均使得市场担心,年内的经济高点可能在2月已经见到,虽然整个二季度可以享受去年低基数带来的表观复苏,但是市场对预期三季度的经济前景表示谨慎。未来,我们认为,A股的转折点仍在于市场对期待中经济政策的落地。


       当前阶段,由于A股市场整体氛围暂时处于谨慎阶段,因此我们主要选取具有业绩确定性的标的度过波动期。


       对于中国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其对西欧和日本的出口替代已经形成,带动的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做大;对于中国需要补短板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而言,其具备逆周期投资的特点,头部的半导体设备公司订单饱满并创出新高,具备明显的成长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