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0-30

美股出现超预期下跌,开始呈现出熊市特征A股市场具备底部特征,但暂时仍缺乏向上走出慢牛趋势的板块性机会

美国市场

一、美股出现超预期下跌,开始呈现出熊市特征


      我们前期判断,由于美股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和AIGC应用端公司受益于传统广告业务和AIGC应用端的产业逻辑向好,这些公司的业绩将超过市场预期。同时,由于10Y美债收益率突破5%后开始有美债空头平仓的现象出现,10Y美债收益率也有见顶的可能。二者结合可能会触发美股见底回升。


      事实上,上周美股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下跌。互联网平台公司虽然整体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但个别公司因为细小利空出现即引发大跌,呈现出明显的熊市特征带动纳指下跌。


      一旦纳指跌破12500点即有向下跌至11000点的可能,我们对这种美股迹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波动性管理措施。


二、美国big7财报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


      对于已发布的美股财报可以看出,美股big7的财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业绩分化,微软的财报在本轮财报季中独木难支,美股市场难以凭借企业财报发生V型反转。因此我们对于TQQQ的配置采取控制,认为业绩不佳的头部公司将拖累纳指整体表现。


      我们基于台积电TSMC的月度营收、阿斯麦ASML的新增订单和特斯拉TESLA的价格&交付量判断,在10月16-20日当周发布的上述三家公司财报均将拖累指数表现。我们提前回避并以此为机会进行对冲——这一策略已经见效,当周纳指下跌400点,特斯拉财报后下跌10%,我们均做到了回避风险。


      在10月23-27日当周发布的美股头部公司——主要是谷歌GOOGLE、微软MSFT和脸书META。基于对三季度美国经济、AIGC产业链活跃用户和付费率的判断,我们认为,做多美国三季度经济景气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因此与传统业务相关度高的GOOGLE、META预计将凭借广告业务具有较好盈利,而MSFT凭借ChatGPT被资本市场给予较高关注度,我们认为4亿office活跃用户的转化和付费率的提升将是一个3-5年周期长期的过程,且将在2023-2024财年见证copilot用户开启对AIGC支付的元年,因此也重点关注。


      对于后续发布财报的美股公司而言,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英伟达NVDA和高通QCOM。虽然近期NVDA被美国商务部颁布出口禁令丢失了中国市场,但是事实上,本轮AIGC浪潮中,GPU和AI芯片的最大买方在北美,A100和H100的出货量为200万片,而中国进口的 A800和H800全年仅为20万片,因此,出口禁令对NVDA的业绩影响相对有限。反观QCOM,由于华为手机的回归和国内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MATE60蚕食苹果/OPPO/VIVO/小米市场份额看来已成定局,而高通主要的客户均受影响,这为利用高通对投资组合进行对冲提供了较好机会。


三、10Y美债收益率有见顶可能,但仍需谨慎关注


      基于10Y美债收益率“三分法”的框架研究,10Y美债收益率的驱动因素可分为:通胀预期、经济预期和供需关系(影响美债价格),而我们判断美债收益率见顶主要亦是基于上述三个因素。


      首先,2023Q4,美国名义CPI和核心CPI回归“双降”通道。


      由于7-8月名义CPI尾部效应退去,2023年M7-8美国名义CPI迎来小幅反弹,从M6的3.0%回升至M8的3.7%,其中OPEC和俄罗斯原油减产推动WTI原油价格飙升(80美金/桶上升至95美金/桶)造成了商品通胀反弹恐慌。当前,WTI原油价格在推升至95美金/桶的情况下开始累库,意味着需求端价格即为95美金/桶,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探顶过程已经结束,不再对名义CPI造成压力(巴以冲突不扩散前提下)。


      预计2023Q4内美国CPI住宅分项下行(美国房价下跌)将继续作为最大权重项(占CPI的40%+比重)带动名义CPI和核心CPI单边下行至年底的名义/核心CPI双3.5%以内,从而对10Y美债收益率形成压制。


      其次,财政部TGA账户补充进入尾声阶段,全球最大美债供给力量减弱。


      供给端:本轮10Y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起点即为美国国会就债务上限达成共识后,财政部为了补充不足4000亿美金的TGA账户于2023Q3开启的美债增发,目标为在2023年底将TGA账户余额锁定在7500亿美金之上。


      需求端:早期全球美债需求端格局为:Fed、中国、日本和欧元区为美债最大买方,但当前,Fed缩表(若买美债即为扩表)、中美博弈、日本YCC、欧元区高通胀,均无力有效承接美债。因此,供给端增发,需求端无力承接是导致本轮美债收益率走高的最重要因素。而截止至10月18日,TGA账户已经回补至8300亿美金,达成财政部目标,预计美债供需将恢复平衡。


图:财政部TGA账户余额



图:美国名义&核心CPI



四、我们对2024H1的美国经济保持警惕


      回顾2023年,全年美股投资者一度担忧美国经济衰退,进而出现了做空美股的美股空头。事后看,美国经济不光没有衰退,反而持续向好,整个2023年,美国经济soft-landing(软着陆),经济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通胀景气(通胀虽高,但是经济很好,甚至很多美股的消费股,如Lululemon、可口可乐业绩还凭借通胀超预期),纳斯达克指数全年一度+25%收益。


      为什么本轮美联储加息并没有造成美国经济进入危机模式呢?我们尝试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进而对2024年的美国经济进行展望。


      美国经济一直依靠货币&财政双支撑。回顾2023年,我们将美国2023年的经济强势定义为货币余热+财政发力。货币余热的角度:为应对2020年的全球大流行,Fed的天量流动性虽然开始收缩,但毕竟太多了。美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学生无息贷款均处于高位,还有一段时间的消化。财政发力的角度:从TGA账户快速消耗就可以看出,美国的财政支持力度非常大——以2023年H1移居美国的政策来看,落地银行账户收财政部1万元美金补贴——财政在货币收缩的阶段成功顶住了美国经济。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美国的宏观经济要开始警惕,尤其是2024H1的美国经济。一方面,货币余热预计在2024M3-4消散完毕。根据Fed数据,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大概率在2024Q1消耗完毕,而学生的无息贷款已经在10月结转,预计货币余热进入尾声;另一方面,从10Y美债收益率破5%看,美国依靠发债募资+财政发力来稳定经济的模式或将逐步受到财政赤字的压力,因此货币+财政在2024H1均是最为脆弱的时候,亦指向对美国经济的预期开始出现松动。


      当前美国经济三季度GDP达到4.9%依然超过市场预期,因此2023年内美国经济仍然处于软着陆和通胀景气阶段,但随着美国的财政+货币均在2024年出现压力,我们对2024年美国的宏观经济将保持警惕。


A股市场

一、A股市场具备底部特征,但暂时仍缺乏向上走出慢牛趋势的板块性机会


      在前期上证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急速下跌4.68%的情况下, A股市场触发了局部的急跌反弹,反弹力度预计至3040-3050点。


      从A股市场本身周期来看,我们认为有如下三个特点:


     ⚫ 市场底部特征明显:市场整体估值历史分位数、绝对低的市场位置、头部优质企业均具有极高性价比;


     ⚫ 投资者预期变化:市场情绪从绝对悲观慢慢转向关注机会、考虑有可能做多的方向;


     ⚫ 政策和管理部门的关注度均历史之最:政策频出,降印花税、证金公司回购、证金公司买指数型ETF等)。


      实际上,单从A股市场本身而言,已经具备了构建底部并买入的契机,但A股市场始终处于磨底状态,迟迟无法有效向上突破,我们理解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端缺乏投资抓手,无法出现足以形成市场合力的板块引领大盘走出上升趋势。


      参考2020年消费升级为背景的消费板块、2021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锂电板块、2022年国产汽车构建全球核心竞争力的汽车板块甚至2023年引领美股走出牛市的AIGC人工智能产业链,均是在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情况下,出现了巨大的产业投资机会,引领A/美股走出牛市。


      当前,A股市场正是阶段性缺乏了这种逻辑坚实、产业周期明确并且业绩确定性可展望的产业性、板块性的投资机会,亦即缺乏明显的系统性投资机会。但我们依然认为,这种现象是暂时的,我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产业升级的攻坚阶段,需要升级的产业仍处于突破中,一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业突破,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带来绝佳的投资机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