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突破年内高点前受阻震荡是正常现象;A股市场仍维持震荡格局
美国市场
一、纳指突破年内高点前受阻震荡是正常现象
我们前期预计,美股在短期内为给冲击前高(14446点)蓄势,仍有可能存在日级别的调整,但基于对后续一系列宏观数据走势的预判——油价、房价带动CPI数据继续回落、TGA账户充盈带动10Y美债收益率见顶、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进入平台期、对2023Q4GDP增速展望仍在2%+水平等,我们认为,美股仍然处于“通胀受控、经济不差”的温和宏观环境中,在年底凭借圣诞攻势创出年内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上周,美股一度逼近年内高点,创出本轮反弹的最高点(14423点),基本验证了我们的前期观点。在纳指触及14423点后出现回落,反映出美股在年内高点附近仍有较强阻力,从乐观的角度看,在创出年内新高前,纳指通过日级别调整、周级别震荡的方式消化本轮反弹浮盈之后再突破前期高点是一种更加稳妥和健康的走势;从谨慎的角度看,若纳指在本轮反弹中冲击并突破年内新高失败,那么意味着2023年7月的14446点明确是年内最高点,本轮反弹的14423点是年内次高点,后续纳指上行趋势有中断的风险。
应对上述乐观和谨慎的分歧,我们对投资组合采取了主动的左侧交易——兑现了少部分本轮反弹以来获利的微软MSFT、超威半导体AMD和指数ETF仓位。当前美股公司的仓位是适中的,一方面,我们仍保留了中等偏高的美股仓位,这样一旦美股成功突破前高,我们的剩余仓位仍将为投资组合贡献盈利;相反,一旦美股突破前高失败出发又一轮中期调整,我们前期降低的美股仓位已经提前回避了这种风险。
从市场预期2024年5月美联储100%降息看,美联储已经越来越有可能在软着陆的背景下完成本轮加息,因此本轮交易偏向于中短期的波动性管理,我们从中长期角度依然看好美股。
A股市场
一、A股市场仍维持震荡格局
上周,围绕北交所的炒作在周一创出新高后彻底见顶,北正50指数在上周后三个交易日中回撤12%——我们在前期周报中已经判断,北交所的暴涨主要是短期交易和资金行为,并提示风险。我们认为,在未来不排除部分活跃资金仍会反复多轮次博弈北交所,但北交所不会有趋势性上涨的行情,基本上会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点,我们当前仍对北交所的短期投资表示谨慎。
当前,A股的投资者依然在市场历史可见的估值性价比、相对低位vs传统经济的下沉压力之间反复犹豫——截止2023年12月初,上证指数在2020-2023年的四年间实际涨幅为-0.61%,但这期间指数级别10%+波动的行情已经发生了5轮,这种投资者对传统经济和市场估值的反复博弈我们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方面,我们预计地产销售面积和去泡沫化的进程仍然在进行中,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是购买力、居民资产负债表、人口周期带来的需求端变化,很难从政策、保交付、保融资等供给侧角度去改善。同时,从长周期角度看,我国历史上17亿㎡的年销售面积高峰本身也需要一个去化的过程。而我国的地产是一个实际上的长链条行业,显性产业链中有建材、家居、地产服务业,隐性产业链可能还包含白酒、银行、保险等。这些行业从A股板块角度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权重,在地产销售面积触底前,我们认为均难有很大起色,因此A股市场在每轮反弹中均呈现出向上有顶的特点。
另一方面,A股市场极低的位置和历史估值均使得每轮下跌后的权益资产显得极其具有性价比,因此下跌后的抄底资金同样踊跃,同时我国在智能驾驶、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核心科技产业均有阶段性的产业催化,同样具有投资价值。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A股市场大体格局震荡和多轮次博弈的特征不会改变,仅具有局部产业的投资机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相对的集中投资反而会降低风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