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4

 美股仍处于夯实底部区间,12000点仍是纳指运行中枢; A股市场出现超预期调整,我们认为这种调整级别仍需观察

美国市场

一、  美股仍处于夯实底部区间,12000点仍是纳指运行中枢


       自纳指突破12000点以来已经窄幅震荡3-4周,区间纳指涨跌幅度为1-2%,这与我们判断的美股在上升通道趋势中震荡做区间交易整固相吻合。我们预计,美股阶段性仍然将围绕12000点中枢运行度过财报季。


       从乐观角度看,随着特斯拉财报利空落地,美股财报季最大利空或已经释放完毕,而纳指也调整到日级别上升通道下沿,因此美股有可能于下周迎来温和上涨;从谨慎角度看,我们认为,即使下周发布的谷歌及meta等公司财报由于加息影响广告和消费者收入不及预期对美股产生影响,对纳斯达克指数的量度升幅也不超过500点(对应11600点,-4%跌幅),因此不论从调整幅度还是级别看,我们维持纳指围绕12000点中枢运行的判断。


二、  3月PCE是美联储议息前最后一份经济数据,当前标准预期是5月加息25bp


       市场预期5月美联储有89%的概率加息25bp,11%的概率不加息——这与我们前期提出的美联储接下来的加息基准框架相同,即:美联储将在5月加息25bp后停止加息。


       我们对一季度整体的美国通胀数据做以总结梳理:整体看,美国的通胀风险正在全面消退,5月或是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


       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本周五,美国将发布美联储最为关心的PCE数据,当前市场预期3月PCE数据为4.5%,环比2月的4.6%下降0.1pct——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放缓迹象。


       CPI(通货膨胀率):仅靠商品通胀加速回落,美国CPI已经跌至5%。我们原先预计,美国CPI将在2季度迎来“4开头”时代——这一预判将在4月CPI数据中变为现实。基于高频数据,我们进一步认为,随着房租通胀加速下行,在2023年3季度美国的CPI将跌破4%,回落至“3开头”。


        劳动力市场:不论是表面的职位空缺数、非农就业人数还是平均时薪增速均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我们认为,这种降温有趋势延续的可能:主要是基于疫情后周期全球人员流动的重启,我们观察到了美国净移民人数的复苏,这为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从供给端提供了新增劳工,减缓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配。


       我们依然维持早先的美国通胀分析框架,即基于商品、住房和服务通胀的美国CPI“三分法”。从数据拆分的角度看,上述三类通胀数据几乎全面迎来下降期:1)商品通胀基于货币政策,已经被全面抑制;2)住房通胀基于贷款利率和房价,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全面冷血;3)服务通胀基于工资和劳动力供给,而时薪增速和劳动力供给均向着有利于通胀抑制的方向发展。


       基于一季度美国通胀数据整体判断,我们认为CPI拐点已至,美国通胀周期进入尾声。


三、  我们对美股业绩的前瞻判断基本应验,下周美股迎来“AI财报周”


       前期,我们对即将发布财报的美股头部公司业绩进行了前瞻判断,后续发布的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判断。从业绩角度,我们看好阿斯麦的业绩兑现同时对台积电和特斯拉的一季度业绩表示谨慎,三家企业的一季报数据和二季报指引如下:


表:美股头部企业一季度业绩情况



       我们基于对企业业绩的判断,我们对“MONTA”组合的权重进行微调,对我们的投资组合产生了正面贡献。下周,我们核心关注的微软和谷歌将发布财报,我们对这两家公司的财报及其对美股的冲击分析如下:


       微软:苹果公司前期个人笔记本电脑业务下滑程度超预期,因此微软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占比25%)不排除有超预期下滑的可能。但是,这种超预期的下滑将会被其强劲的智能云业务(占比42%)及AI赋能后的个人生产力及流程业务(主要是office系列产品,占比33%)增长所抵消。


       我们预计,2023Q1微软将录得510亿美金收入(+3%)和166亿美金利润(-1%)——我们的预期和华尔街一致预期及公司指引相同,微软将在2023Q1在收入和利润增速方面环比2022Q4改善,走出业绩低谷。


       谷歌:我们对美国的广告业务依然保持谨慎。广告业务占据谷歌20%的收入,这一部分业务在2022Q4下滑了25%,我们预计在2023Q1广告收入依然会对谷歌整体的业绩产生拖累。谷歌的云业务虽然快速增长,但其体量较小(占比不到10%),难以支撑谷歌整体的收入增长。同时,由于ChatGPT对微软BING搜索的赋能,我们预计,谷歌最大的搜索业务(占比60%)增速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我们预计,2023Q1谷歌将录得700亿美金收入(+0%)和141亿美金利润(-17%),其在利润端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除去财务报表和收入利润的指引,下周发布财报的谷歌、微软和meta三家公司均将对其在AI方面的布局和展望与资本市场进行沟通,而这可能比财报数据本身更为重要。


       微软将向市场透露自身在ChatGPT5.0和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布局;谷歌也将基于自身研制的Transformer模型和Bert及TPU系统对自身AI的发展进行展望;由于Meta在元宇宙方面的投入最大,因此其视觉AI“SAM”也将受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我们看好AI产业链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对下周几家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相关评论表示高度关注。




A股市场

一、  A股市场出现超预期调整,我们认为这种调整级别仍需观察


       上周五,A股市场出现了幅度较大的调整,前期领涨A股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板块出现跌停潮。全天A股市场4500家下跌,仅576家上涨,出现市场调整。我们理解,市场出现幅度如此猛烈的调整往往伴随着剧烈的预期变化,本轮调整级别仍需观察:


       1)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略超预期,二季度预计加速修复,因此市场反而开始担心经济政策的收紧。中国2023年一季度GDP增速录得4.5%。同时,花旗、摩根等国际大行均将中国2023年GDP增速上调至6.0%——该增速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明显偏高,使得资本市场开始提前担心政府部门或认为经济过热,回收经济刺激政策;


       2)中国的出口数据超预期的好。由于1-2月中国出口数据不佳,因此市场对全年经济预期稍弱,而3月出口意外走高,在汽车及电池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拉动下,出口对全年经济形成支撑,强经济现实阶段性出现,进一步使得市场担心经济刺激政策后续会比较克制;


       3)疫情二轮冲击小范围扩散。参考海外,疫情冲击呈现多轮次特征。而国内在疫情放开以来,仅在2023年初经历了一轮次全面冲击。按照3-6月抗体维持高水平看,进入二季度国内疫情二次冲击的可能性开始提升,根据市场对疾控专家及各地的草根调研,广州开始初现极小范围的新冠复阳,而北京疾控中心反馈,其监控的全国重点人群新冠阳性比例从0.5%的低水平攀升至1.3%,有抬头迹象。


       我们认为,周五A股市场出现调整意味着市场重新进入平衡和整固阶段,A股投资者将全面评估对后续经济发展的预期并结合一季报重新延展投资逻辑。一方面,经济复苏的趋势在二季度会加强,弱现实向强现实转换,另一方面持续的经济复苏使得资本市场对政策预期变弱,强预期向弱预期转换,市场将重新寻找平衡。


二、  宁德时代业绩稳固,明显抗跌


       本周,宁德时代发布一季度财报。2023Q1,宁德时代录得收入890亿元,同比+83%;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556%;扣非净利润78亿元,同环比+698%/-36%。毛利率21%,扣非净利率8.8%。1-3月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6GWh,宁德时代装车量29.25GWh,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国内龙头。


       我们观察到,宁德时代Q1产销量70多GWh(Q1实际销大于产),保持了持续去库存的经营趋势。前期基于草根调研反馈,宁德时代的开率共和员工加工频率有所下降,资本市场据此推断是动力电池需求出现问题。而宁德时代Q1的数据不论是销大于产还是库存加速去化(2023Q1库存减少120亿,历史之最)均表明,这种稼动率的下滑主要是宁德时代主动的去库存行为,而非其自身景气度出现了下滑。


       基于宁德时代一季报,我们认为其全年450亿净利润及50%利润增速的确定性进一步提高,本身Q1的业绩证明了其并没有受到价格战的冲击,其毛利率和市占率也没有受到冲击,高端产能依然不愁对外销售,因此对应当前20x出头的估值凸显性价比,在市场预期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具有稀缺的安全性。


三、  国内经济取长补短格局形成,对A股投资提供更多方向


       当前,我国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取长补短”的格局——优势的锂电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优势,正在加速出口份额的提升,带动了3月出口数据的走高;处于劣势的半导体产业链正在以国家意志为主导蓬勃发展,不论是以政府部门出面与国际供应链企业商谈还是政策引导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率提升,均彰显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的高度重视。


       这种国内经济和产业政策开始“取长补短”再均衡的过程,对A股的投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我们在紧握中国制造业优势产业动力电池产业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布局政策周期引导的半导体产业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