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6-12

纳指持续创出年内新高,美股已经进入明显的正向循环;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订单超预期,反映国家对于芯片产业链的高度决心

美国市场

一、  纳指持续创出年内新高,美股已经进入明显的正向循环


       在我们做出美股踏入牛市初期的判断之后,美股持续上涨,当前纳指已经来到接近13400点,持续创出年内新高。我们认为,纳指这种持续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终结。虽然阶段性的,在6月底至7月财报季之前,美股可能会因为上半年持续的上涨而出现阶段性的震荡整理,但我们对纳斯达克指数在年内继续创出新高,第二向上攻击的目标位达到14800点抱有巨大信心。


       从当前纳指成分股表现来看,纳指具有非常持续的上涨动能。在GPU龙头凭借业绩超预期带动纳指持续上行、进入整理期后,我们观察到,新能源龙头已经逐步接替GPU龙头开始引领纳指上行,当前纳指中最好的两家具备软硬件结合潜质的公司GPU龙头和新能源龙头形成了交替引领纳指前行的格局。


二、  新能源龙头当前正在接棒GPU龙头,凭借AI赋能重拾升势并引领纳指上升


       在年初持续股价低迷后,新能源龙头股价于当前走出低迷创出年内新高——我们认为,新能源龙头正经历AI赋能,股价重拾升势,基于其在AI、自动驾驶等方面布局,不排除其在12-18个月股价创历史新高的可能。


       早先新能源龙头虽然拥有核心AI技术和能力,但在2022年末2023年初,由于其主要业务新能源车深陷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围剿,因此资本市场给予其悲观估值,仅包含了降价后的造车业务盈利,但并未包含其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和ai等方面的布局。我们认为,随着AI投资热浪在美股逐步形成,新能源龙头作为AI领先公司的价值将被重估,其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虽未贡献收入利润但已经具备核心地位的业务将会被资本市场充分挖掘。


       本周,我们对国内的自动驾驶产品进行调研来加深我们对该行业的认知。通过试驾领先的自动驾驶产品,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在自动泊车、城市道路无人驾驶、红绿灯智能识别、自动跟车行驶等方面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及产品,已经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极佳的乘坐体验。基于对自动和无人驾驶的调研,我们以新能源龙头的自动驾驶FSD为例,进行讨论:


1)按照2020-2023年新能源龙头交付数据,截止2023年底全球新能源龙头保有量将达到450-500万辆。我们假设FSD远期渗透率达到50%,对应250万辆新能源龙头汽车装备FSD,对应375亿美金收入增量,我们预计净利率将高于新能源龙头平均净利率。


2)新能源龙头已经将其FSD开放给其他车企使用,以软件收费的方式来获取收入。预计截止2023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500万辆。我们假设FSD渗透率达到20%,对应700万辆新能源汽车装备FSD,对应1000亿美金收入,相当于再造一个新能源龙头。


       我们认可AI赋能将使得新能源龙头价值重估的逻辑,对此表示坚定看好,认为其有可能和GPU龙头共同引领下一阶段的纳指。


三、  AI产业链景气度扩散线索逐步清晰,台积电产能利用率或恢复至80%以上


       台积电发布其5月营收数据——台积电5月营业收入为1765亿元新台币,同比-5%,但环比提升接近20%。基于历史数据对台积电3/4/5月的营收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我们认为,台积电5月营收环比增长20%不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是实际的AI景气度提升带来的晶圆制造需求提升——可以认为,由于AI产业链景气度爆发,在AI产业链的需求最先传递至英伟达后,当前AI产业链景气度刚开始扩散至了晶圆制造环节。


       假设台积电峰值的单月营收2200亿元新台币是100%产能利用率,那么3-4月台积电单月营收不足1500亿元新台币反映的是台积电产能利用率由于需求不振而出现了快速下滑,应低于70%。而我们根据最新的5月营收1765亿新台币测算,台积电整体产能利用率应该已经恢复至80%以上——这表明,台积电经营景气度的回升有望从年初预期的2023Q3末进一步提前至2023Q2末,我们认为,台积电三季度有望走出需求不振的低迷期,重新满产满销,进入由AI景气度提升带来的量价齐升甜蜜期。


A股市场

一、  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订单超预期,反映出国家对于芯片产业链的高度决心


       本周,A股市场依然处于持续磨底阶段,5月出口数据下滑及CPI数据底部运行依然表现出我国面临着外需收缩、内需不景气的内外经济压力。但基于当前市场位置和经济数据持续的披露,资本市场开始转而对政策的预期进一步提升——由于持续走弱的经济数据不断披露,市场开始预期管理部门会储备新的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


       在A股市场处于“经济现实较弱,而政策预期不断摇摆”的混沌阶段时,往往面临着波动率的放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依然选择拥抱确定性。


       本周,我们关注的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在A股市场整体依然较为低迷的情况下逆市走强,主要是基于公司专家周末与市场的沟通交流,反馈半导体龙头在6月的新增订单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5亿元。


       我们测算,对于半导体龙头而言,其4/5/6月订单量分别为18/20/35亿元,合计达到73亿元,同比2022年二季度收入有翻倍的增长,反映了国产晶圆厂在扩产环节依然具备国产替代的坚实逻辑。


       基于对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以及国产二三线晶圆厂的扩产计划统计,2023年国内晶圆厂capex同比2022年有0-5%的增长,而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链订单反馈却远超晶圆厂capex增长水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晶圆厂在资本化开支过程中更多开始采购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产品。


       我们认为,在安全成为全球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的时代宏观背景下,全球芯片军备竞赛将再次升级。对于我国而言,国产芯片自主可控产业链已进入西边不亮,东边必须亮的关键时间窗口。当前,我国在半导体设计环节已经涌现了一批设计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公司,但由于芯片制造依然是我国的被西方卡脖子的环节,因此我国的芯片制造产业突破将是未来5-10年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  传闻利空导致动力电池龙头股价有所波动,相关市场担忧我们已有前瞻性预期


       上周,动力电池龙头股价波动较大,资本市场分别面临美国政策预期波动和海外大行研究报告的影响。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一方面,有海外投资者传言,中国国产的锂离子电池涉及UFLPA(涉疆法案)海关扣押。事实上,关于UFLPA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分析:


1)UFLPA对锂电产业链影响极为有限,产业链中仅锂矿有极少在新疆,并且未形成批量的碳酸锂供应;电解铝在新疆也仅占到10%+,与光伏硅料没有可比性。


2)锂电产业链,尤其是头部公司,在供应链溯源上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预案,即使真的发生,也能以最快速度解决。


3)参考光伏UFLPA的应对,在最初细则未定时的确出现过限制,目前中国组件厂采用海外硅料进入美国市场,已经比较顺畅;锂电产业链溯源更为容易,即使真的发生,也应对解决结果更为乐观。


       另一方面,海外某大投资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出于行业产能和竞争格局的担忧,动力电池龙头的盈利能力有可能受损,因此下调了该行对动力电池龙头的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该行的两种担忧其实我们在年初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1)全行业按照名义产能测算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状,但是行业高端产能是稀缺的;2)行业的竞争格局虽然由于周期原因变得更加激烈,但动力电池龙头对供应链的管控及话语权决定了,其即使降价也是处于自身降本取得成功后的降价,并不损失自身盈利能力——这一点从公司财报中也能看出。


       从数据看,4月SNE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数据发布,动力电池龙头4月全球装机量19GWh(+138%),全球4月装机量49.5GWh(+83%)。我们对该数据做如下点评:


1)在去年4月同期低基数效应下,动力电池龙头补偿式增长,最终全球装机量19GWh,同比+138%,符合预期。结合国内数据测算,动力电池龙头4月纯出口装机量8.74GWh,市占率为17.66%,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宁德时代纯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


2)整体市占率看,动力电池龙头4月恢复至38.38%,创年内新高,再次无限接近于40%全球市占率;


3)全球竞争格局,CR5达到80%,分别对应动力电池龙头38%/BYD17%/松下7%/LG13%/SKI5%,这个份额估计短期依然难有大的变化,与我们的判断相符——也即是说,动力电池龙头的份额在短期最坏的情况也是得以保持,而非下降。


       从全球4月动力电池数据表现分析,我们认为,动力电池龙头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地位符合预期,市占率处于持续恢复的通道之中,并不会出现外资大行所提及的市占率下滑。对于动力电池龙头而言,其依然处于市占率保持稳定、毛利率及净利率稳中有升的上升通道中,我们对此抱有坚定信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