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5-08

美股业绩及经济好于预期,纳指回调结束即将上攻前高;下周关键数据发布或导致A股市场动荡

美国市场

一、  业绩及经济好于预期,纳指回调结束即将上攻前高


       我们前期预计,纳指有望在5月向上攻击13000点。5月第一周,纳指回踩后于周五大涨超250点,已近再一次逼近年内高点。我们认为,下周纳指有望击破前期高点,创年内新高,在稳固12000点区间底部后开展新一轮的上攻攻势。


       本轮美股结束回踩上涨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苹果业绩的超预期以及周五非农就业人数的超预期。本轮除英伟达外,美股头部科技企业基本上已经发布了一季报,呈现出一种虽然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有所压力,但整体好于华尔街一致预期的情况,微软、苹果、谷歌均在业绩发布后大涨,对纳斯达克指数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同时,非农就业超预期及失业率的下降又表明美国经济韧性仍强,衰退风险暂未提升。


二、  美联储5月如期加息25bp符合预期,我们认为5月加息将是历史性拐点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美联储加息25bp,整体符合预期。美联储关于加息明显缓和的口吻标志着5月加息大概率是本轮加息周期终点,因此,5月加息25bp预计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历史性拐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述有部分官员讨论加息暂停,并表示美联储将在6月正式讨论加息暂停,与前次加息表述出现明显变化(前期完全未讨论过暂停加息)——市场认为,这标志着美联储5月加息即为最后一次加息,美联储利率终点即为我们前期判断的5-5.25%,符合预期。


       3月FOMC会议对于加息的表述由此前的“持续升息是适当的”改为“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当的,而5月的FOMC进一步删除了对于加息的表述,与2006年结束加息时的措辞大致相似(当时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也升至5-5.25%),这一表述意味着本次加息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


       后续,美股交易主要逻辑将是从分歧转向一致的降息和衰退幅度预期。5月加息后,我们认为美联储大概率不会再加息,即使极小概率6月再加一次息,也很难从大体框架上去冲击美股(周期尾声的判断十分牢固),因此后续美股的交易主逻辑应该是“何时降息”。5月FOMC后,市场预期对年内利率目标预期如下:


42%概率——4.25-4.50%(即5月至年底降息75bp)


32%概率——4.50-4.75%(即5月至年底降息50bp)


17%概率——4.00-4.25%(即5月至年底降息100bp)


9%概率——4.75-5.00%(即5月至年底降息25bp)


       当前美股对何时降息以及降息幅度多大仍有明显分歧,后续美股的波动和交易将以这种分歧的逐渐收敛为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整个4月美股充分整理震荡站稳12000点后,将蓄势上攻13000点。虽然加息及高利率环境有滞后效应,未来1-2个季度在高息环境下美国经济仍有压力,但从源头看,高息环境已经触顶,我们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将驱动美股在12000点站稳,而一旦拐点预期先行,那么美股将蓄势上攻13000点;


       5月CPI大概率低于5%,那么美国CPI曲线将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落在利率曲线下方,这种现象的出现基本上都意味着,美联储停止加息并逐步开始降息,亦即是所谓的“利率已经达到了限制性水平”,CPI大概率将在2023年内得到控制;


图:美国4月CPI将低于联邦基金利率


       后续美股和美观环境的组合将是“CPI得到抑制”+“美联储暂停加息”+“非农就业不弱”的三重组合,符合美联储对经济软着陆的评述,因此美股面对的宏观环境将比前期更加温和。值得关注的是,从6月起,非农就业数据对美股的作用可能刚好与前期相反——早先,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压制美股,未来,超预期的非农数据或将支撑美股,主要原因如下:


1)早先,美联储加息未结束,加息的节奏和幅度以来非农及时薪的表现,一旦非农超预期,美联储认为通胀仍高,即会猛烈加息抑制美股;


2)当下,美联储加息已结束,非农及时薪将不会成为美联储加息的主要决策依据,而一旦非农超预期,将更一步坐实美股经济软着陆预期,减缓市场对衰退的预期,对美股形成支撑。


       我们预计,随着CPI的持续下行和美联储加息的接受,在二季度,美股市场波动将由通胀主导转变为盈利和衰退主导。


三、  美国CPI治理已经进入良性循环期,二季度后CPI对美股影响将边际减弱


       下周,美国将发布4月CPI数据,我们对4月CPI高频数据分析下:


商品通胀:由于全球定价美国一季度GDP和弱衰退,CRB食品、CRB金属、布伦特油和纽约天然气四大商品分项高频指标均走弱;


住房通胀:对比20CS大中城市房价和CPI住宅分项,我们维持判断,4月5月CPI住房分项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


服务通胀:现在时薪环比增速开始走平,虽然时薪数据向CPI的传导仍需要时间,但是逻辑端应该可以提前推演:劳动力供需紧缺关系松动→时薪增速走弱→服务通胀逐步从坚固转向弱粘性。


       我们认为,4-6月美国CPI数据将依然处于下行甜蜜期,下周三发布的美国4月CPI数据依然不会对美股形成太大的负面冲击。一方面,原先预计商品通胀已经见底,但当前因为衰退预期进一步拉低商品价格,因此商品通胀还会对CPI下降做出显著贡献;另一方面,我们维持住房通胀见顶的判断,住房通胀将在二季度开始正式接棒商品通胀带动CPI下行,这一判断不排除在4月数据中兑现。


       事实上,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近期频发的美国中小银行挤兑风险也在帮助美联储加速治理通胀。美国中小银行正在经历“流动性挤兑→评级下调→信贷收紧→流动性挤兑”的循环周期中,这种信贷的收紧实际上间接起到了缩紧银根的效果,也将从消费端、商业地产端对美国的CPI数据起到抑制效果。


       当前,美国的CPI已经从峰值的高于9%降低至5%,因此长周期看,美国通胀已经处于绝对的治理良性循环区间,即使过程中有阶段性的小幅度超预期,但对美股的影响更多是波动率放大而非方向性的转变,我们认为,随着二季度过后美国CPI将进入“3开头”时代,CPI数据对美股的影响将进一步边际减弱。


A股市场

一、  下周关键数据发布或导致市场动荡


       我们前期周报提及,基于政府部门对经济表现的评述以及央行暗示流动性紧缩,导致了4月底5月初市场小范围交易了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坡预期。


       我们认为,当前A股市场迎来交易逻辑的逐步切换,主要体现在:盈利逐步触底,而货币周期即将触顶。


       货币周期方面,下周即将发布4月社融数据。我们认为,这组数据的公布可能导致A股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整体预期和风格节奏的变化。下周对于A股市场而言,一方是需要观察与美股共振的美国CPI数据,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一旦货币供应量开始出现边际向下,那么市场担忧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减弱将正式被坐实,从而有引发A股市场动荡的风险,这可能标志着本轮国内的货币供给周期正式见顶。


       企业盈利方面,我们认为整个二季度,由于去年同期上海因疫情进行封控管理的原因,经济补偿性恢复的力度是非常确定的。因此不论是经济数据亦或是上市公司盈利数据均将出现较为明显触底回升走势,呈现出盈利周期触底的趋势。


       虽然下周A股可能呈现出一点幅度的波动,但是认为中长周期看,只要经济复苏的趋势是明确的,那么A股在波动结束后仍有向上空间。


       我们对A股市场复盘可以发现,企业盈利增速对于季度及更长期的A股市场走势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货币与政策因素更多是在季度以下的层面起作用。特别是,近年 A 股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显著,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速的解释力是明显下降的。反而是 PPI 同比增速变化更能预测市场拐点。局部的、平缓的边际改善也是复苏。复苏格局往往对应股票市场从刚开始的犹豫中向上,但整体看仍有向上空间。


二、  动力电池全球格局当前趋于稳定,但宁德时代依然有突破空间


       SNE发布了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7.8GWh(+38%),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21.1GWh(+41%)。


       我们关注到,宁德时代3月全球市占率提升至36.5%,创2023年内新高,是2021-2023年来历史第5高的单月市占率,环比2023年2月提升2.7pct,1-3月宁德时代累计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6.6GWh,对应30-40%的增速。


       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SKI在3月市占率分别是36.5%/13.5%/7%/16%/5%,环比分别+2.7/-5.3/-2.7/+2.5/-1pct,其中,比亚迪/松下/SKI市占率下滑,LG和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提升。我们结合高工锂电国内数据和SNE海外数据测算纯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3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纯海外装机量达到8.6GWh(+100%),市占率14.5%,环比+3.7pct。


       整体看,在宁德时代和特斯拉及福特合作厂在北美落地前,全球动力电池格局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固的状态,呈现出:宁德时代把持欧洲和中国,LG/松下/SKI占据北美市场,比亚迪依靠出口的竞争格局,短期内,我们预计宁德时代全球的市占率将以35%为中枢波动。但未来,随着宁德时代和特斯拉及福特在北美的动力电池合资工厂落地,我们预计,宁德时代将顺利攻入北美市场,届时,宁德时代市占率将站稳40%向45%迈进,符合我们预判的市占率持续提升路径。


       由于1-4月动力电池厂商主动去库存的行为告一段落,产业链反馈5月电池厂商排产计划环比4月有非常明显的修复,预计头部电池厂的排产环比4月有20%的提升,产业链稼动率抬升,复苏趋势明显。以上游核心电池级碳酸锂为例,其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反应整个产业链拿货意愿开始抬升。我们预计,这种产业链触底反弹复苏的β有望提振新能源板块情绪,其中头部企业股价表现有望探底回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