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缩表临近,美股波动加大;A股降准力度不及预期,货币政策难以成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
美国市场
本周美股与我们上周预测一致,纳斯达克指数从12555点反弹,冲击14900-15000高点后回落,我们预计反弹约2000点后,美股会有约两周的回调期。
一、通胀高企、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共同导致美股回调
本周,美国股市的焦点是通胀数据的公布。正如我们预测一样,美国通胀依然在不断创出新高。在此背景下,美股市场表现低迷,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至13351.08点。虽然CPI、PPI数据公布后,由于CPI中部分数据,如二手车价格开始见顶回落,同时CPI环比增速也出现了下降,因此美股有所反弹,但是大趋势来看,美国通胀仍未见顶,因此周五美股三大指数继续下跌。
在美国通胀创出新高的情况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债率接近2.8%,由于无风险利率的提升带动了美国投资者估值时贴现率的提升,因此美国长久期的高科技板块股票估值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美国两年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剪刀差继续缩窄使得美国主要银行的业绩受到重大影响,季报公布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使得美股上涨存在压力。
图: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上行,出现倒挂
二、美股回调后进入季报期,预计头部科技企业财报表现优异,带动美股回暖
下周,美国主要的头部科技公司——谷歌,苹果,微软以及特斯拉将公布业绩。率先公布的半导体头部公司台积电业绩非常出色,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创出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半导体产业链内部的板块联动反映出,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产业链内部公司业绩也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同时,美国经济面临高通胀,但美国本周公布的零售数据并没有因为通胀受到打击,依然强劲。储蓄率进一步增长,美国消费开支和企业开支的强劲预示着美国头部企业在一季度盈利达到预期是大概率事件,我们预测下周美国股市将进入反弹期,头部公司季报将引发股市回升。
三、美联储5月加息缩表临近,美股波动加大,我们将继续采取对冲策略
加拿大央行已经率先实施了幅度为50bp的加息并缩表。加拿大央行的行为预示着美联储在五月份加息50bp和缩表已经基本确定,因此美股市场将进一步消化美联储从QE到QT这一巨大的态度转变,并就此和美股头部企业优秀的季度业绩进行非常激烈的博弈。综合来看,我们对下周美国股市保持谨慎乐观,在适当增持多头头寸的同时,仍然会使用对冲工具对多头头寸进行保护。
五月份美联储的大幅加息即将到来,同时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以及俄乌局势和平解决的前景黯淡会压制未来两周美股反弹的幅度。我们下调对美股反弹幅度的预期,认为反弹高度将从冲击15000点下调到前次反弹高点14600。
我们将在美股头部公司的季报中寻找美国春季攻势反弹的动能,采取谨慎对冲的投资模型来保持我们投资组合净值的增长。同时,我们要警惕部分头部公司——如Amazon、Facebook。我们会评估其季报质量,并观察其季报发布后的市场表现来判断美国股市阶段的表现以及美联储加息缩表对美国股市造成的影响。
A股市场
一、A股当前核心矛盾在上海疫情,下周起上海企业将进入复工复产期
当前A股大量公司估值(相对2021年的年报和季报)处在历史低位,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和智能汽车产业链公司,其陆续公布的季度财报质量非常优异。
企业层面,产业链内核心公司均在2021年已经取得高速增长基数的背景下,在2022年继续保持成长。但主要公司优秀的业绩表现,由于受到宏观层面上海疫情有明显向外省扩散的趋势,以及上海本身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链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却因疫情封城,二季度汽车产业正常生产活动被严重影响的事实,优秀的公司业绩并未带来相关公司股价的表现。
当前,整个A股市场对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生产供应有所忧虑,因此现在A股市场的焦点是上海等地区对疫情控制的进度。我们看到,在努力控制疫情的同时,上海市管理部门已经正在加强对企业生产、供应以及物流等环节进行闭环式的管理。当前,上海的防疫政策已经由原来的完全封闭,转变为有管理、有组织的逐步封闭式复工复产。我们相信,这一举措有助于上海企业在四月份有序地恢复生产,从而使得原来处于停产状态的如特斯拉中国、上汽集团等汽车产业链重要成员重新处于生产状态,使其生产经营状态明显改善。
创业板指数从3600点回落到2400点,头部公司包括宁德时代已经处于估值的历史最低水平,属于深度的投资价值区,未来上升的空间巨大。我们认为,疫情是短期现象的干扰,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景气度不会被中断,智能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不会改变。
二、降准力度不及预期,货币政策难以成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
与市场近期频繁博弈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不同,我们一直认为,稳定国内经济的主要抓手是财政和产业政策。
由于美联储大幅加息在即,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等货币工具的使用空间有限,难以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周五降准0.25bp,释放约5300亿元资金,降准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对产业政策而言,政府对于重点发展的硬科技、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尤为重要。同时,打通央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通渠道,使得央行可以直接对资本市场提供长线资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借鉴海外经验,日本央行已经大幅购买ETF基金,支持日本股市;美联储对美国股市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提供了401K等长线资金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对美国股市的稳定发展、美国居民消费力和民生的保障均起到了重大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