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降息预期调整导致美股波动放大,财报预期支撑美股韧性;A股市场出现明显缩量,超跌反弹结束后A股市场仍然缺乏抓手
美国市场
一、通胀&降息预期调整导致美股波动放大,财报预期支撑美股韧性
近期,美股市场日内波动有所加大,2周内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三次当日内200点以上的调整,核心是对非农、通胀和降息预期的调整。
虽然3月的通胀数据超出我们和市场的预期,但美股的表现依然非常顽强,在上周三发布CPI出现日内调整之后,凭借后续发布的低于预期的PPI,纳指成功收复失地再次站在了年内新高附近(16440点)。
美股的这种韧性表现,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宏观层面,由于通胀处于U型反弹的早期,市场对于是否有二次通胀、二次通胀的幅度和时间依然有分歧,尚不足以直接对美股构成打击;
产业层面,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尤其是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链,依然具备了坚实的业绩支撑,这也吸引了相当的投资者进行逢低买入行为,易涨难跌。这种产业层面的景气投资对冲了美国宏观经济的摇摆,凭借财报预期支撑了美股的韧性。
由于CPI发布后美股强韧表现,叠加月底核心PCE数据依然有持平的可能,美股在3月关于通胀反弹的交易可能已经于上周四结束,后续将回归企业盈利端。而基于我们对前期企业盈利的分析,核心头部企业依然有扎实的业绩,足够带动纳斯达克指数展开春季攻势,上攻至17000点。
基于名义/核心通胀将逐步进入双反弹周期这一事实,我们预计纳斯达克指数站在17000点后,随着4-6月通胀数据发布,通胀反弹的趋势将逐步明朗,纳斯达克指数有调整的可能。我们判断,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大概率是U型反弹而非V型,因此不会终结美股牛市的格局,但考虑到通胀的反弹期可能是1-2个季度,因此美股调整周期可能从日度上升至周/月度。
二、美国通胀进入U型反弹早期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2月美国CPI同比3.5%,环比0.4%,核心CPI同比3.8%,环比0.4%,超市场预期强劲。
在CPI权重占比高达1/3的房租通胀(rent of shelter),这一分项仍在3月环比0.5%,较上月加速向上,虽然其同比有基数效应仍然维持稳定,但上轮美国房价同比回落对于近期CPI房租通胀的传导明显较为迟缓,这主要受制于美联储对住宅通胀的统计滞后作用,若这一趋势持续,则年内美国住宅CPI通胀反弹则必然发生。
鉴于美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偏紧、住房通胀降温停滞、制造业周期开启,未来美国出现“二次通胀”的风险正持续加大。
一是,从前瞻指标CS大中城市房价指标来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重新升温,而住宅CPI的统计项一般落后于房价指数,因此我们预计,从2024年4月开始,住宅CPI将开始迎来6个月维度的持续反弹。
二是,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将再度推升商品通胀。2023年,美国“去通胀”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二手车等商品领域。目前看,美国库存周期已进入“被动去库”阶段,上半年将逐步开启主动补库,随着制造业周期重启,商品通胀或再度面临上行风险,年初以来上游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行情已经先行启动,已在推动美国通胀读数反弹。
我们认为,基于房价和补库周期,美国通胀可能在2024Q2后半段进入6个月的U型反弹期,尤其核心通胀将从当前的3.8%反弹至4.3%。
A股市场
一、A股市场出现明显缩量,超跌反弹结束后A股市场仍然缺乏抓手
上周,上证指数-1.14%,沪深300指数-2.16%,创业板指-3.80%。同时,上周A股市场成交额明显缩小,周五成交额回落接近7000亿,反映出市场结束了自春节前的超跌反弹之后,再次进入混沌期。
3月,国内CPI同比+0.1%,环比2月的+0.7%回落0.6pct。我们前期判断,当前A股市场隐含的上升预期之一,即为在3月PMI小幅超预期后,CPI能否持续回升,印证国内的收缩叙事告一段落。3月环比回落的CPI打击了市场的这种乐观预期,价格指数的回落一方面反映出内需的不足,同时从上市公司收入层面,价格的萎靡也将反应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收入端,导致估值受到增长放缓的压制。
对于处在转型期和调整期的A股市场,当前仍然要降低全年收益率预期,以稳为主,构建偏向于防守的投资组合。
二、无风险收益率上行或将压制A股科技成长估值
与美股科技股具有业绩成长性可以支撑当前估值从而获取EPS收益不同,A股的科技成长当前仍然以估值波动为主。随着美国3月通胀超预期,10Y美债收益率继续走高,A股的科技成长股估值将会受到压制。
与这种科技成长股的压制相对应的,即是市场活跃资金的炒作和长线资金的高低切。活跃资金选择了兑现期仍然较远,便于炒作的类似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主题投资板块,而长线资金则进入如有色、煤炭、家电等高股息防御类板块进行避险。
同时,当前美国经济持续强劲,而通胀亦有反弹趋势,因此美联储降息的必要性下降,即使有降息行为,预计幅度和力度也会较弱,这将支撑美元指数,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导致外资持股比例高的中概类资产有进一步的抛售压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