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3-03

美股维持震荡市格局,预计将再次考验19200点支持位;科创50指数标志性突破10月高点

美国市场

一、美股维持震荡市格局,预计将再次考验19200点支持位

上周,美股市场受多重利空冲击大幅承压,纳斯达克指数跌破我们预计的支持位19200点,主要原因如下:

⚫ 经济数据弱,消费、服务业PMI、GDP等经济数据走弱,市场衰退担忧升温;

⚫ 特朗普关税冲击再现,对欧加墨加征25%,中国在之前10%的基础上再加10%;

⚫ 微软撤掉两个数据中心,而同时英伟达业绩未大超预期,AI硬件逻辑持续受到冲击;

⚫ Saleforce业绩低于预期,DS冲击叠加AI硬软逻辑同步受到质疑。

虽然美股周五在PCE回落的带动下出现反弹,但我们预计这种超跌反弹暂时只是基于上周前4个交易日的短线反弹,既然纳指已经破位19200点,则下一轮重要的支持位是18000-18200点一线。

展望下周,在超跌反弹完成之后,美股市场继续延续高波动模式,需重点关注:

⚫ ISM PMI和非农数据对经济预期的修正,若就业市场加速恶化可能强化衰退叙事,2024年7月重现;当前,美股市场预期失业率为4.0%,但考虑到DOGE及Starbucks裁员,我们预计失业率有意外的走高的可能,从而加剧对美国衰退的担忧;

⚫ 美联储官员讲话,尤其是经济数据出炉后联储官员观点的变更,全年降息预期有可能上调;

⚫ 国际局势上关注3月4日关税落地的博弈,俄乌进程以及特朗普发言的冲击

二、经济数据虽然有所放缓,但美国经济暂时不会衰退,美股难以跌入熊市

本周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整体延续弱势,1月PCE通胀完全符合预期、温和回落,而受净出口领先数据大跌影响,本周美联储GDP Now对2025Q1 美国GDP预测值大幅下修至负区间,强化市场对于美国增长前景的担忧,带动降息预期升温。

1月PCE物价指数各主要分项完全符合预期、较1月CPI相比更温和:PCE同比+2.5%,前值+2.6%,环比+0.3%,前值+0.3%;核心 PCE 同比+2.6%,前值+2.8%;核心环比+0.3%,前值+0.2%。虽然此前在PPI数据发布后,市场对1月PCE通胀已有一定预期,但延续温和回落的数据仍令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五PCE和批发、零售、领先商品贸易数据公布后,亚特兰大联储 GDP Now模型将2025Q1美国GDP增速预测由前值+2.32%大幅下修至-1.48%。

从分项看,预测值转负的原因是净出口分项贡献度由-0.41%下修至-3.7%,而反映GDP核心动能的消费与投资下行幅度相对可控,因而“核心GDP”国内私人净购买预测值仅由+1.97%小幅下行至+1.49%。相应的,未将领先商品贸易数据纳入模型的纽约联储 Now cast模型对2025Q1美国GDP增速预测最新为+2.935%。

我们认为,净出口分项预测大跌的背后或许与美国贸易商因对关税的担忧而“抢进口”行为有关,虽然并不一定代表美国经济“又要衰退”,但如果后续美国各项经济数据持续走弱,则又会强化市场的衰退叙事。上周五数据发布后,联邦基金期货市场开始完全定价6月降息25bp。

虽然近期美股面临着个人支出放缓、经济预期下调,未来可能还要面临失业率走高的风险,但我们预计,指数中的各大权重公司企业盈利当前依然强劲——这与2022年各大企业业绩出现下滑是截然不同的,因此2025年美股大概率是震荡市而非熊市

A股市场

一、科创50指数标志性突破10月高点

上周五,A股市场出现了幅度明显的调整,这即是一种对美股溢出风险的补偿,又是对前期获利盘的兑现。整体上看,市场并未持续走出“东升西落”的宏观叙事,A股市场跟随美股市场开启全球Risk Off。

展望下周,对于A股市场而言,最重要的宏观事件是两会的召开,我们预计,两会政策符合市场预期,但不排除市场阶段性交易政策预期落空。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分别将于3月5日和3 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确定 2025年经济发展基调及宏观政策主要取向,并公布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赤字等量化指标。

⚫ 预计 2025 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在5%左右、CPI目标或下调至2%。

⚫ 预计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率或较去年的3%提升至4%左右,中央+地方实际实现的广义赤字率亦有所提升,财政政策整体保持宽松。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融资成本或仍将下调,节奏或受内外部因素影响;

⚫ 供给侧政策: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

⚫ 房地产:发布土储专项债,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对冲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由于不论是从资本市场指数表现还是从科技明显突破的上行趋势来看,2025年开年中国经济表现亮眼,因此短期内管理部门继续刺激经济的意愿不会太强,两会大概率不会有进一步超预期的政策礼包

END